「2022 STAART Illustration Art Fair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首度在高雄承億酒店登場,匯聚了近90位藝術家的作品,在40個不同格局、不同大小的房間中展出,分別展示在床上、化妝台、更衣室、浴室、玻璃窗、天花板,讓展覽更貼近生活,也讓藝術家及創作者與觀展者有更深入的互動對話機會。
這次展覽除了邀請亞洲各國知名藝術家、畫廊與藝廊參加外,也特別邀約多所大學的校園新秀參與,包括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所、北藝大美術學系、臺藝大美術學系與書畫藝術學系、師大美術學系在內。上一篇我們整理了幾位知名的跨域創作者,這一篇我們要特別推薦幾位年輕的創作者,希望讓更多人認識他們。
#插畫藝術家_陳京亨
出生於廣東的陳京亨,曾跟著家人多次遷居,後來定居在台灣。他畢業於設計學院,但無法忘情於藝術創作,他對台灣的潮流文化、街頭文化與潮流文化深深著迷,經常在創作中融入相關元素,在學校老師的鼓勵下,於2018年5月推出自己的插畫品牌—快樂鳥日子(Happy Bird Days),希望能像飛鳥一樣,自由且快樂的創作。
陳京亨表示,他希望透過作品傳遞出正能量,因此喜歡以繽紛的色彩呈現,他致力於將藝術與生活融合,將顏色結構簡單化、表情模糊化,讓觀賞者發揮各自的想像空間,連結不同的生活細節。
目前在設計與創作兩條路同時並進,陳京亨坦言,這兩件事的本質很類似,因此有時很難「切換」,但抱持著靈感始於生活的理念,他會讓創作回歸生活,繼續樂在創作中。
#跨域藝術家_黃竑嘉/UngCha
走進展間的浴室中,映入眼簾的是兩個復古霓虹的「禧」字(仔細看才發現其實是兩個FXXX英文字),以及許多肉色的條狀物,雖然題材有些禁忌,但在新銳藝術家黃竑嘉親自解說下,讓我們都能意會到其創作本質與意涵。
黃竑嘉用絲襪、真髮、人造纖維、羊毛、棉花等材質,親手縫製了《義肢》這個作品,外表看起來非常擬真,其創作理念與心理學的「閹割焦慮」有關,用陽具代表心靈的義肢,象徵人的創造力、勇敢、自由、自信與自尊,希望大家不要受閹割焦慮所苦,不再害怕被他人閹割與壓抑自己,能夠更勇敢無懼和愛自己。
黃竑嘉是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與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雙碩士,目前在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擔任兼任講師。過去曾擔任職能治療師,曾經歷患者與家屬的創傷經驗,引發自己也有替代性創傷的狀況,因此決定投身藝術創作,作為療癒的載體與出口。
他善於運用非典型媒材進行創作,探討性別、父權及創傷等議題,目前已累積上百件作品,今年剛於圓山別邸舉辦首度大型個展《父親的豪邸 Father’s Mansion》,鼓勵大家先拆解自己受到父權影響的意識,讓自身在體制中自由。其作品〈義肢 Strength〉曾受邀並收錄於歐洲知名獨立藝術雜誌《KING KONG GARCON》中。
黃竑嘉表示,這次很開心能夠回到家鄉參與插畫藝術展,未來期待有機會在高雄舉辦個展。
#羊毛氈創作者_周郁喬
毛茸茸的各種可愛動物,在展間的床上排排站,讓許多觀展的女生一進來就大喊卡哇依!這是實踐大學大二學生周郁喬的作品。 她喜歡從大自然、動物與人的特質上汲取靈感,並用珍珠棉板及羊毛氈,雕塑出一隻隻的動物角色,每個造型與配色,都是自我表達的方式。
跟多數藝術科系的學生不同,周郁喬的學習歷程其實有些「曲折」。她原先考進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但發現所學與自己的期待有不小落差,毅然而然轉學到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3D動畫組,但過去的學習環境偏向理性思維與數理運算,一開始在創作的道路上始終覺得有瓶頸,直到看了《藝術家如何思考》後,才開始有慢慢前進的感覺。
不管是貓、狗、牛、鳥、蛇、鴨子、猴子、大象,到周郁喬手上都會變身為非常療癒的可愛造型,目前為止她已創作了10多個作品,讓人愛不釋手,每個作品大約要花上10個小時。這次在短短的展會期間,就有多個作品被收藏,能夠被喜愛與肯定,是她在創作路上最大的動力。
#繪畫創作者_高士涵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展間的一個角落,牆上掛滿了10~20幅可愛精緻的繪畫,都是日常生活的小物,都是兩兩一組配對,從小吃、飲料、美妝品、泡麵、球鞋、遊戲機,呈現繽紛的色彩,相當吸睛,這些都是大二學生高士涵的作品。
高士涵表示,她喜歡用繪畫來寫日記,大多從日常中擷取靈感,從身邊的人事物來進行創作,自己特別愛吃東西,所以作品中經常出現各種食物飲料,未來希望挑戰更大幅的作品及更多元的題材。
#膠彩創作者_練佳昕
練佳昕是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碩士,在篆刻藝術上有不少參展及獲獎紀錄,此次展出的作品都是採用水墨及膠彩媒材為表現,包括〈藍夜〉系列、〈夜車〉、〈城市裡的楊桃樹〉、〈高架橋上的煙火〉等作品一字排開,展現強烈的個人風格。
練佳昕特別採用日本進口的礦物創作,藉以捕捉夜色中的光影表現,深沈的藍黑色構圖,在光線照亮下會呈現出多層次的閃爍光點,創造出動態而非一成不變的觀看樂趣。
她習於從自身觀察日常於城市空間中移動的「過渡」風景,透過夜晚的描繪作為意識出遊的情境,將個人遙望、遊走在島嶼的想像視角進行虛實交疊,從中思索城市生活對自然嚮往卻又因習慣、依賴與自身內心的矛盾狀態;另外也希望傳達當代人因承受著高度文明化所產生的壓迫,產生逃離現實的念頭,但仍潛藏了對未知終點的遙望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