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動滋、動滋、動滋、動滋——」最流行的音樂、閃爍的霓虹燈,浮誇的聲光與五彩繽紛的裝潢,這是五六年級生回憶中的「溜冰場。」在那個年代,沒有穿著制服、沒有在裡頭談過戀愛,彷彿青春就少了一塊似的。

那天因緣際會之下,我意外來到台中溜冰,讓我能一探那樣的花花世界。

七彩繽紛的天與地加上最動感的流行歌,最歡樂的氣氛於焉而形。圖/高海葳攝

聲光交錯 五光十色的冰上樂園

走進溜冰場的當下,我只能用一聲:「哇~!」來形容,那是一個與外面截然不同的世界。節拍打得空氣一振一振地,紅色、綠色、黃色或許還有藍色的光在頭頂轉呀轉。黃色的地、彩色的天包覆著,簡直是座快樂天堂。那裡的人們是轉圈、是跳舞,前進、後退、或快或慢,一切動感得讓我想稱它為「舞池。」

放眼望去,滑冰場內有學生有老師,有初學也有高手,相互請益氣氛歡樂融洽。圖/高海葳攝。

溜進「舞池」裡頭,約莫八九個人手拉著手呈線形,他們稱這叫「接龍。」作為龍頭的人會雙手拉著身後的人,用極快的速度繞溜冰場,有時蛇行,有時直線加速。身後的人尖叫的越大聲,龍頭越是得意洋洋。一旁時有成雙成對的情侶用高超的技巧飛舞,男的俐落、女的裙擺飛揚,各自花枝招展、腳步華麗。相同的是他們速度極快,熟悉彼此的步伐、習慣——交錯、倒退或轉圈。

玩累了也可至吧台區修息,看場上高手展示自己的高超技巧。圖/高海葳攝。

回頭看見溜冰場的盛與衰

追溯回台灣六、七〇年代甚至更早,那時的滑輪鞋和布鞋是分開的,你得先穿上自己的布鞋,再把四個橡膠輪連骨架一起固定到鞋上,前面是用橡膠皮及鞋帶綁住,後腳根則是皮帶固定。後來才出現現在看到一體成型的冰刀鞋、滑輪鞋。

滑進七、八〇年代,溜冰文化極為盛行,光在西門町至少就有8家溜冰場。以台北萬年大樓為例,當時便有3層樓都作溜冰場。學生們下課後便到滑冰場集合,穿著制服滑冰似乎也成為他們青春的里程之一。有些溜的是真的冰,有些是軟地板。他們手拉手接龍、轉圈,是女生就牽上來,是男生就自動解體,越長越刺激,甚至還有隊歌。要是你是初學者,便會有單身教練教學,然後再要個BBCALL,愛情于焉而形。

隨著音樂搖擺滑行,溜冰風氣風行一時,但好景不常,隨著娛樂文化多元化,滑冰活動也漸漸沒落,直至2015年底,西門町最後一家冰宮「北極熊滑冰世界」也隨即關閉。

回到現代,那天在「舞池」遇見一位約莫五十幾歲的伯伯,他一身黑衣,用極為熟練的步伐在一旁練習、炫技,他介紹自己為某學校滑輪社的社團老師,轉圈、跳耀、燕子、倒退、葫蘆,各種招式都難不倒他,甚至還熱情地教學剛來的初學者,讓舞池裡的每位朋友都倍感參與。想起小學時期的自己也曾迷戀過直排輪,假日的公園、百貨公司的地下室,都能和年齡層差不多的小朋友一起同樂,但隨世代更替,不說百貨公司,就連公園、河堤都鮮少有人在溜冰了。也因此,能在台中看見這樣的溜冰場實在難得,雖然找不回爸媽的年代,卻能在現代一窺過去的面貌、品嚐溜冰的文化與樂趣。

台中溜冰場資訊

台中滑冰場名為「Roller186」,佔地四百坪,裝潢甚是浮誇,適合情侶或親子或朋友出遊拍照同樂。圖/高海葳攝

台中溜冰場名為「Roller186」,位於台中大魯格新時代購物中心,佔地約四百坪。從護具到溜冰鞋一次備齊,想要玩得盡興四百元有找,重點是能一虧過往溜冰文化!因為場內的是當地學生、是滑輪老師,個個身懷絕技。初學觀光客大約只佔兩成,還真以為自己身在七〇年代!

Contributor

訂閱酷傳媒/酷旅行

輸入你的Email:

夏日提案

從新竹陽明交大一帶的復興路轉進小巷子,彷如歲月停格般的風景在眼前展開,這片聚落保留了眷村竹籬笆的風情,晃遊其中,有時會與院落中的奼紫嫣紅不期而遇,有時會被彩繪壁畫吸引而駐足欣賞,進駐其中的咖啡館及青年旅館,更讓這裡增添了一些文青氣息,也為原本樸實寧靜的社區注入幾許繽紛的色彩。

歐洲經典

旅行回軼

位於京都中部地區的美山町的景致,以傳統茅草屋聞名,儘管嚴格來說其建築結構不能稱為合掌村,但仍有小合掌村之稱;這個建於17世紀到19世紀江戶時代的村落,共有近40間茅草屋,1993年「茅葺屋之鄉」與周圍的稻田和山林被選為國家重要傳統建築物群保護區,四季都有不同的風貌,終年都有各國觀光客前往朝聖。

文青走讀

Login

Welcome to Typer

Brief and amiable onboarding is the first thing a new user sees in the theme.
Join Typer
Registration i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