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劃時代的文化,阿美族打造心的願景——傳統造屋三部曲:
撰文、攝影/姿穎 Li Sa
在山上,當暴風雨來襲,便要做好萬全的準備。這是在都市無法想像的,可能會遇到封路,無法回家,要隨時注意路況,沿路可能會有土石崩落。台23線的「小天祥」一段,在颱風天成了——每隔幾公尺,就有洶湧的瀑布沖刷的路段,這些瀑布只有在下暴雨時會出現。
在不知何時會停的雨,和無法預測的暴風中,離家的人歸心似箭,家裡的人則掛念著在外的人。能否平安到家?有地方躲雨嗎?路況如何?用竹子搭建的棚架、用帆布蓋住的屋頂、簡便的帳篷,都無法抵抗強風的吹襲。需要加強固定,否則屋漏偏逢連夜雨,會來不及搶救。
雨過天晴後,路旁未加蓋的排水道,儼然成了泡冷水的好所在。冰涼的雨水沖走工作帶來的疲憊,也只有在下大雨後才能享受這樣的愜意與寧靜。此時此刻,再回想颱風天又是斷水,又是斷電,訊號還會消失的片段,也就不覺得有這麼難受了。在高樓大廈住久了,未曾見識過颱風真正的威力。香蕉樹倒得倒、斷得斷,稻田有些稻子也被吹倒了,在農業興盛的花東地區,平安比其他的都還來得重要。
造屋是辛苦的,成果是感動人心的。與人合作造屋的過程是艱難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來來去去的志工們、駐守部落的志工和部落的族人,日復一日地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追求精緻的細節與傳統的工法。
阿美族房屋的主要建材有:竹子、木材、黃藤,以及茅草。處理竹子,是一件需要超人專注力的任務。從鋸竹、剖竹,到敲掉每一個竹節等等,任一個環節,都需要高度的定力,才能迅速地達成最高的效率,完成進度。處理好的竹子還要煮過,這個步驟稱為「煮竹」。茅草屋的圍籬,就是用處理好的竹子製成。
為了依循祖先的工法,必須上山採藤,而黃藤生於水道附近,因此需尋找水流經之地。循著水道前進,沿途必須用鐮刀,劈砍出一條路。還要留意有無虎頭蜂群及有毒蛇類,兩旁的土石容易崩落,腳步踩穩以防滑倒,第一次上山的志工需要非常小心,隨時注意周遭。選擇黃藤時,要選尖刺已脫落的,還未完全成熟的黃藤,帶有許多恐怖的尖刺,因此要全副武裝,注意安全。
成熟的黃藤會聚集一處,族人們挑選又長又直的黃藤,拿鐮刀將之砍下。採下的黃藤長長一條,約四、五米長,要同心協力拉藤,再用月桃葉綁成一束帶回去加工——削藤——一項瀕臨失傳的技藝。採回的黃藤無法久置,離水的黃藤需要儘快處理。
將採下的黃藤分成一段一段,好用小貨車帶回部落。
黃藤是一種野菜,黃藤的芯是天然的調味料,只是它的苦味就如採藤的難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黃藤芯吃起來有種藥材的特殊氣味,可以涼拌食用。
屋頂上要鋪一層厚厚的茅草,並要視情況更換新的茅草。綁屋頂是一項龐大的工程,要先鋪上茅草,再用上山採的黃藤捆綁固定它。會從一邊開始上茅草,一層一層依序地疊加上去。先以細竹壓住茅草,再用黃藤把細竹和屋頂的骨架——較粗的竹子綁在一起,這樣茅草就會被兩邊的竹子給夾住,不會亂跑。
立柱前的任務是磨掉每根木材粗糙的樹皮,曾經有一整個禮拜都在用砂輪機,不停地將樹皮的分岔,細細地剝掉,就像把從都市帶來的習慣,一層一層剝除。
將光滑的內裡,放在炙熱的烈陽底下。就像一個入山的儀式,脫掉積年累月的疲憊,和陳年的作息,才能和這裡的山林,每天在同一個時刻醒來,當夜幕降臨時,和星星一起歇息,在夢中與大山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