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鑼喜鼓咚得隆咚鏘,鈸鐃穿雲霄,盤柱青龍探頭望,石獅笑張嘴,紅燭火檀香燒,菩薩滿身香,祈祝年冬收成好,遊子都平安。」廟會這首歌的歌詞,唱出了台灣廟會時特有的歡慶氣氛,每當神明聖誕或有特殊祭典儀式時,經常一併舉辦迎神遶境、陣頭、演戲等活動,廟埕周邊也往往有臨時市集,使得廟會不僅是宗教信仰盛事,同時也是凝聚社區感情、活絡在地經濟的重要活動。快來看看台灣各地有哪些特別的廟會市集喔!
艋舺青山王夜巡暗訪 萬華最大民俗廟會盛事
俗話說「一府二鹿三艋舺」,艋舺昔日為台灣第三大城市,是台北最早開發的老街區,也充滿著民間宗教文化的特色。每年農曆10月23日是青山王聖誕,當地都會歡鑼喜鼓、熱鬧非凡,艋舺青山祭已經成為萬華最大的民俗廟會盛事,並與大稻埕霞海城隍祭典、和保生大帝出巡並稱台北市三大祭典活動。
艋舺青山宮肇建於清咸豐6年,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主祀靈安尊王,俗稱青山王,是為人民消除瘟疫、災厄的神明。每年農曆10月22日是青山王聖誕日,農曆10月20、21日分別於南、北萬華進行暗訪,22日則為盛大的「正日遶境」。活動中最具特色的是繞境期間的陣頭暗訪,傳說中青山王派遣部將在夜裡出行,巡查地方、獎善罰惡,捉拿禍害人間的孤魂野鬼;過去暗訪繞境的氣氛較為嚴肅靜穆,但隨著時代演進,現在則以熱鬧鑼響取代安靜前行。
青山祭活動內容包含走讀、彩繪八將臉譜、藝文展演紅壇、藝陣表演、特色踩街、晚會及接駕活動等,不僅保留傳統廟會文化,也結合了藝文活動,甚至舉行民俗廟會市集、社區展演活動等,並於西門紅樓有八將藝陣展演、搖滾音樂演唱會接力上場,充分展現新舊展演融合的文化魅力!
跟著神明一起搖擺 離島最美慶典馬祖擺暝
在各廟宇或村莊廣場上,陳列著豐盛祭品,從傍晚直到深夜,鑼鼓喧天,燈火輝煌,這不是別的,正是是馬祖一年最盛大的民俗活動──擺暝。在馬祖,每逢農曆新年,民眾最重視的不是過年,是元宵期間的「擺暝」和「迎神」活動,到這時,旅居各地的親友,也會藉此時節返鄉,共襄盛舉。
「擺暝」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排夜」,是在夜晚排放供品祭神酬神的儀式,最早是源於福州一帶的農村,趁元宵節遊燈時,會迎各境的角頭神繞境,祈求境內平安。從農曆一月十一日開始,便開始鄉親總動員,全縣各鄉各村民眾陸陸續續在廣場、廟前,搭起了一座座牌樓,與此同時,迎神繞境的陣容也十分盛大,熱鬧非凡。每個廟宇都有「行事曆」,繞境、祭祀的時間全不同,並且相當歡迎遊客拍照、共同參與。只要事先調查好時間,比一比各廟宇的差異,便可以輕輕鬆鬆地全程參與!
在擺暝期間,神明們會出巡繞境,這便是「迎神」。下午時分,或入夜黃昏之際,神明起駕,出巡繞境,民眾沿街祭拜,各村的元宵酬神活動在鑼鼓喧天、鞭炮隆隆聲中拉開序幕。迎神前一天的準備工作也不得馬虎,由保長公手持酒壺與青竹枝,踏著醉步,帶領數名村丁,扛著神明的銜頭旗、敲打開道鑼,沿路張貼「清潔街衢」紅紙,巡行村境,進行清道任務,通知孤魂野鬼、閒雜人等迴避,以備次日神明出巡。
擺暝、迎神後,緊接著便是慶典的重頭戲──「食社」或稱「食福」,昔日都由社頭負責將祭祀的整頭豬隻及各種祭品現場煮食,在廟宇廣場宴請社友,場面熱鬧,人聲鼎沸。現代,「食福」大多改在餐廳舉行,所需經費多來自社友的喜錢。宴席結束,每戶都帶回一袋福品,裏頭裝著供品的肉、橘子、蛋及包子,有「大吉大利、包佑平安」之意,祈求全年閣家平安幸福,就此為一年一度盛大的元宵擺暝迎神活動,劃下完美句點。
12年一次的難得盛會!埔里建醮的素食饗宴
台灣四面環海,拜媽祖已成為深入我們文化之中的傳統,媽祖可說是全民女神也不為過,而南投身為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市,對媽祖的敬愛卻也不亞於其他地區,不只如此,埔里更有為紀念媽祖而舉辦的12年才有一次的大型慶典——祈安清醮。
祈安清醮俗稱建醮,是116年前為了慶祝「山神媽祖」恆吉宮的落成舉行的儀式,是為「慶成醮」,傳說當時埔里正經歷著長期的旱災,是經媽祖的指引在眉溪尋得水源後才終於緩解,居民為了感謝並紀念媽祖的恩澤,於是興建廟宇,並舉行熱鬧的慶成醮慶祝媽祖廟的落成,這也是埔里建醮的舉辦日期在農曆九月,而非眾人熟知的媽祖聖誕三月的緣故。
慶成醮之後,改成定期舉行的祈安清醮作為對媽祖的敬意,以及成為當地普天同慶的盛大祭典,悠久的歷史不僅帶動地方熱情,更吸引許多民眾前來朝聖、旅遊,建醮期間埔里鎮上會分成東、西、南、北、總,共五壇,分別會有不同樣貌的儀式活動與攤位,整個小鎮熱鬧非凡,熙攘的人群如流水,各式擺設、遶境與攤販令人目不暇給。
此外,為了感念媽祖而訂定的「清心」傳統,建醮期間的一個禮拜全鎮會只販賣素食餐點,有趣的設計引人熱烈討論,而多樣攤位在素食料理上的創意更是讓人嘖嘖稱奇,如果你非素食者,作為嘗鮮或也頗有樂趣;若你是素食者,那麼恭喜你,可以享受難得一次的美食饗宴!
從傳統趕集到現代市集 岡山限定的籮筐會
岡山的籮筐會是傳統趕集活動的延伸。趕集,是古老社會裡的商業貿易行為,也是鄉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河洛人稱類似趕集的活動為:市仔,牛墟或籮仔筐會,是因為趕集所販賣的物品多為牛隻或竹製竹籮、竹筐為主,台灣籃籗會現只剩岡山地區才有。
岡山人一直都持續舉行有二百餘年歷史的籃籗會,充分顯示岡山人對家鄉的熱愛,從未將祖先留傳的文化資產遺忘,而落實在生活中。籃籗會緣起於當時交易是以竹類竹藝品為主,例如:竹椅、竹梯、竹籠、竹籃、竹筐、扁擔、竹畚箕等農家用具;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名銜雖沒變,但買賣的內容卻有了許多的變化。
岡山的籃籗會至今已逾二百餘年,是具有濃厚鄉土色彩的民俗市集活動,每年農曆3/23媽祖生日、農曆8/14中秋節前夕、農曆9/15義民爺生日,每年固定舉辦3次岡山籃籗會是流傳200多年的傳統交易市集,吸引懷舊民眾成群結伴而來親身體會,是全國唯一從傳統過渡到現代的市集。岡山籃籗會的地點已多次易地,目前籮籗的地點,沿用日據時代,日本人稱「神社」的中山公園,也就是今日的岡山公園。
今日籃籗會已是百貨雜陳、五花八門,像是一個大型的夜市,原有的特色幾近消失。但稍微留意,仍可發現少數舊式產品的攤位,岡山人一直都持續舉歷史悠久的籃籗會,充分顯示岡山人對家鄉的熱愛,從未將祖先留傳的文化資產遺忘,而落實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