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年四季都有充滿文化魅力的民俗節慶,不管是元宵節的放天燈、炸寒單、蜂炮,中元節的放水燈、搶孤,端午節的龍舟賽,中秋節的賞燈活動等,這些傳統民俗節日傳承下來,融入創新文化元素後,往往成為整合產品創新、觀光旅遊、美食文化、在地特色活動,吸引愈來愈多民眾的目光。
滿滿一個月的祭典 基隆放水燈成中元節亮點
每年的鷄籠中元祭,從農曆6月30日的老大公廟起燈腳登場,有長達1個月的祭典活動,其中農曆7月14日放水燈前的燈車遊行更是萬人空巷,每年並由各姓氏宗親會輪流主普,是台灣極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活動,因此被列入文化部指定第一號國家無形文化資產,同時名列交通部觀光局「台灣十二大地方節慶」之一。
鷄籠中元祭是台灣最負盛名的鬼月祭祀活動,從清咸豐4年(1854年)到現在已有160多年的歷史。從7月1日開基老大公廟開龕門揭開序幕,12日位於中正公園的主普壇點燈放彩,此時的中正公園便成為全基隆最耀眼的焦點,慶安宮前埕的燈蒿也同時點燃,為四方孤魂指引方向。
13日有迎斗燈遶境祈福的儀式,各姓均自祠堂中迎出代表北斗星君的斗燈,繞境遊街後返回慶安宮安奉,繞境過程由聚樂社、得意堂這兩個百年北管樂社壓陣,斗燈不僅象徵福壽綿長,也為同宗孤魂引路。
整個祭典的最高潮自14日晚間燈車遊行,持續到15日凌晨的放水燈頭。放水燈主要目的是為水上孤鬼照路,接引其回到陸上獲得供奉,最後遊行隊伍抵達八斗子望海巷海邊海洋大學附近,展開放水燈的重頭戲。接著15日進行公私普渡、跳鍾馗清壇,直到八月一日的關龕門才算完成整個祭典。
雞籠中元祭的特色在於以姓氏為中心,每年由地方15姓人士輪流擔任主普,具有凝聚宗親及展示姓氏威望的效果,其中紙厝外型的水燈就是代表宗氏祠堂,施放水燈時內置有經衣及紙錢,水燈漂得愈遠,代表來年福氣愈好。
全台最大中元祭典 頭城搶孤節節攀升
大大的木製高台上金光璀璨,人群鬧哄哄的鼓譟著,空氣中混雜著炮竹的煙火氣與竹子頂端食物的香氣,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言,唯一能做的就是攀上頂端,拔得頭籌。
這是頭城搶孤,是全臺規模最大、方式最為奇特的搶孤活動,每年農曆7月,集資舉辦普渡法會超渡亡魂,並在最後一天的鬼門關之夜,舉行盛大的搶孤儀式,以表對先民的追念。搶孤活動以組為單位,合作爬上十餘公尺的孤棚,搶奪孤棧上的供品與旗幟。
雖然此項習俗,清朝末年與民國初年均曾因其危險性及戰爭因素下令禁止。但在民國80年(公元1991年)宜蘭頭城將其改善並恢復舉辦,並增加許多安全措施,而頭城搶孤發展,也從賑濟孤苦,演變為選手競技,最後成為結合觀光與體育的民俗表演活動。
蓮池潭寺廟環集 「萬年季」猶如台灣宗教嘉年華
高雄左營蓮池潭登場的萬年季活動,在具有宗教文化意涵,周邊許多的寺廟林立的蓮池潭,結合特殊民情風俗,如: 攻炮城、迓火獅,規劃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觀光活動。
「迓火獅」活動期間,左營地區各廟宇皆以陣頭熱鬧迎接火獅輪流進駐廟宇,接受附近民眾的祈福;而「攻炮城」相傳是鄭成功訓練士兵投擲火藥的軍事訓練。所謂攻炮城,是在一根很高的帶葉竹竿上,綁上一個糊上紅紙的筒形竹籠,並在籠內安裝一小串爆竹,然後再由參加的炮手以火引燃手中的爆竹擲向竹籠,利用爆竹爆炸的威力炸破紅紙,再以火花引爆竹籠內的爆竹,對參加攻城的炮手之膽識與機智均是一種很大考驗。
自2001年開始,都會在每年10月舉行這個充滿濃厚民俗趣味的活動,因左營舊時為「萬年縣」縣治所在,故命名「萬年季」,因蓮池潭宗教寺廟環集,舉辦萬年季時大大小小的廟宇也有各自熱鬧的活動,熱鬧程度猶如宗教「嘉年華」,吸引許多遊客前往,使活動現場的人潮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