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來到福建旅遊,多半會去一山(武夷山)、一島(鼓浪嶼)、一土樓,很少人注意到福建還有座東山島,跟台灣有非常密切的淵源。東山島早年因與台灣有地緣之便,通商與文化交流相當頻繁,且因「寡婦村」與「東山島戰役」在兩岸歷史寫下重要一頁,而東山關帝廟更是台灣近千座關帝廟的香緣祖廟,種種因緣讓台灣旅客紛紛前往安排一趟尋根之旅。
海灣景致迷人 馬鑾灣、金鑾灣各具特色
來到東山旅遊,不脫「看海、玩海、吃海」這三件事。東山島共有11個主要海灣,其中有在東南沿岸有7個月牙形海灣,包括南門灣、嶼南灣、馬鑾灣、金鑾灣、冬古灣等首尾相接、綿延30多公里,構成絕美的海岸線。
東山每座海灣各具特色:烏礁灣以氣勢壯闊著稱,就像壯年一般;馬鑾灣像少女般溫柔,是著名的海水浴場;金鑾灣則是以壯麗見長,就像少婦一般,海面上無礁石、無污染,是舉辦水上活動的最佳場所,經常舉辦帆船、衝浪等大型運動賽事。
介於福建廈門及廣東汕頭之間的東山島,雖然知名度不如鼓浪嶼及平潭島,但其實它是福建第二大島、也是全中國第七大島。東山島位於福建南部沿海,隔著台灣海峽與台灣遙遙相望,主島外型很像蝴蝶,因此又稱「蝶島」,原本是個小漁村,但近幾年因為大力發展生態海洋觀光,加上蘇有朋執導的電影《左耳》、電視實境節目《我回來了》來此取景,開始成為新興的福建旅遊勝地。
自古為軍事重鎮 登九仙山有三種看頭
被不少台灣人視為民族英雄的鄭成功,早年在福建沿海活動,至今東山地區還留有許多鄭軍遺跡,包括九仙山上頭的鄭成功水操台、風動石景區內的鄭軍「萬軍井」、龍潭山鄭軍營房等。其中位於東山港南側的九仙山,原本就是歷代軍事要地,又稱水寨大山,明朝時官兵奉祀「九鯉湖仙公」,因此稱為九仙山。
九仙山不僅是軍事重地,也是閩南地區著名佛教聖地,自古高僧名士都喜歡來此,山上還留有明朝時期戚繼光、鄭成功留下的石刻,可以說是集自然景觀、文物古蹟、宗教聖地於一山的旅遊名勝,不僅風景宜人、可遠眺市區及海景,更因是鄭成功訓練水兵的重地而增加不少看頭。
事實上,中國大陸兩漁民曾在2000年時,在東山冬古灣退潮後發現兩處遺址,後來經過打撈開挖,發現鄭成功戰船遺骸、生活用品、武器等大量文物,其中四門銅銃鑄有「國姓爺」的國字,證實是明末清初鄭成功部隊使用的武器,目前在風動石景區內的古沈船陳列室可見相關展示。
風動石景區看奇石 東山關帝廟與台灣神緣密切
說到風動石景區,可以說是東山島最知名的景點,佔地很廣,面積達28公頃,逛完一圈要花上半天時間。區內有許多自然景觀與人文景點,除了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的風動石之外,還有東山關帝廟、銅山古城、黃道周紀念館、石僧拜塔、貴子石、釣鰲台等景點,另有長達3.1公里的濱海木棧道,可欣賞海景及海蝕崖壁的奇觀。
風動石是東山島的標誌,這座花崗石高4.37公尺,重約200噸,幾乎是以懸空的方式斜立在磐石上,接觸面積極小,風吹時還會微微晃動,但不會滾落下來,像是不倒翁似的屹立不搖,被形容為「背面看奇、側面看險、正面看大」。民間對這座奇石有不少傳說,有人說是孫悟空大鬧天宮時丟下來的桃子,也有人說在明末時倭寇曾以三艘軍艦用巨繩試圖拉倒這座奇石,但繩索斷了還是無法搬動,就連1918年發生7.5級地震都沒有倒下,堪稱是個奇蹟。
大陸民間流傳著一句話,「到了閩南,不去東山,是一件憾事;到了東山,不去關帝廟請一柱香,更是一件憾事。」同樣位於風動石景區內的東山關帝廟,與銅山古城一樣興建於1387年明洪武年間,當初是為了安撫守衛的官兵將士所建,東山關帝廟不僅地位崇高,且與台灣民間的關帝信仰具有密切的神緣關係,因此與山西解州關帝廟、湖北當陽關帝廟、河南洛陽關帝廟並稱為中國四大關廟,且因建築精美,也被譽為是閩南藝術博物館。
事實上,台灣各地的老字號關廟,幾乎都是由閩南百姓或東山軍民從東山關帝廟分靈過海而建,因此東山關帝廟被視為台灣數百座關帝廟的香緣祖廟。為了紀念香火同源的兩岸連結,東山自1991年起每年都會舉辦海峽兩岸關帝文化旅遊節,1995年東山關帝廟還赴台繞境,寫下兩岸宗教直航首例。
東山島戰役、寡婦村在歷史留名
除了鄭成功與關帝廟串起兩岸連結之外,東山其實在國共內戰寫下不少史頁。1949年
~1950年間,駐島的國民黨部隊在撤退時,曾在東山島強抓四千多位男丁充當兵源,其中銅缽村的147位男丁全被抓走,使得村內近百名婦女只能守活寡,因此被稱為「寡婦村」;直到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後,這些壯丁才陸續返回家鄉,現在如果要看這段悲慘的故事,可前往銅缽村的寡婦村展覽館,裡頭展示了大量的歷史照片與文史資料。
另外,發生於1953年的東山島戰役,多數台灣人都相當陌生,其實它可以算是國共最後一次戰役,當時韓戰尚未停戰,國軍獲得美軍支持,由金門防衛司令胡璉,率領1.3萬人突襲東山島,當時共軍駐守僅1200餘人,但國軍卻因戰略錯誤而以撤退收場,這段歷史也讓旅客多了不少看點與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