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中正紀念堂附近、金華街與金山南路交接處一帶,有一群日式老屋,被當地居民稱為「監獄口」,曾做為台北監獄及官舍用途,2013年全數拆遷後,原本要改建成商業金融中心,後經民間團體奔走,被北市府列為歷史建築,經過老屋新生與活化利用,2022年以「榕錦時光生活園區」的展現面貌登場,現已成為充滿歷史文化氛圍的台北人氣景點。
#歷史視角
1896年日本總督府在台北城南門內設立台北監獄署,並於1904年搬遷至愛國東路、金華街一帶的福住町現址,由日本近代化監獄建築專家山下啓次郎規劃設計,採用當時最新式的「賓夕凡尼亞式」建築,成為全台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監獄,1924年更名為台北刑務所,這裡曾關押許多知名人士,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台灣文化協會創辦人蔣渭水皆曾被關押在此,抗日烈士羅福星也在此受刑,堪稱台灣獄政史的重要場域。
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接收台北刑務所及周邊宿舍,撥歸台北監獄及法務部經管,宿舍則分派給機關員工及眷屬居住,後期也有不同機關員工與早期來台的軍人遷入,1963年台北監獄搬遷至桃園龜山後,閒置宿舍接收大量城鄉移民,逐漸形成「華光社區」。
2007年華光社區被政府劃入國有土地公辦都更的範圍,擬改造為商業金融中心,居民展開激烈陳抗並要求合理安置,但居民被判敗訴,原眷戶於2012年6月底搬遷,華光社區也於2013年8月底全數拆除;同年在民間團體推動下,原台北刑務所官舍包括南面監獄圍牆、20餘棟日式官舍及浴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另有榕樹、芒果、香椿、樟樹等數十株被列為受保護樹木。
2018年起市府展開歷史建築修復工程,以維持日治時期原貌為原則進行保存活化,2021年透過老房子計畫公開招標,2022年修復完成,由逸居公司得標取得經營權展開營運。
#社區視角
戰後初期,民眾習慣稱呼此處為「監獄口」,由於華人傳統觀念會避免與監獄為鄰、以免招染晦氣,早期在此聚居的多為社經地位較低的人口。隨著監獄與看守所陸續遷離,大批中國遷台者與城鄉移民入住,空間不敷使用即於巷弄空地搭建居住設施與生活空間,發揮了克難互助的精神,也創造了多樣的巷弄紋理。
居民為了生計會擺搭攤販、販賣大江南北的鄉愁美食,社區生活機能應有盡有,有各種小吃店、麵攤、飲料店,也有信仰中心「臨水宮」。中正紀念堂因園區內餐點較少,民眾和遊客會就近到華光社區一帶填飽肚子,像是愛國東路上的「汕頭豆漿店」、杭州南路上 的「盛園豆漿店」、「杭州小籠包」、金華街上的「老張牛肉麵」、「廖家牛肉麵」、「草帽麵」都是當時的特色美食。
#文化視角
華光社區與1980年代台灣多元的文化運動都有連結,像是小劇場運動、勞工運動、新電影藝術的討論、各式讀書會,經常在華光社區裡發生。劇場創作者、國家文藝獎得主王墨林回憶說,台灣第一個行動劇場〈驅除蘭嶼的惡靈〉就是在這裡開會籌備,大家來這裡交通很方便,且日式客廳鋪著榻榻米相當舒適,這裡就成為一個交會的地方。
#跳蚤市場
年輕一代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華光社區巷弄間曾有著名的跳蚤市場。從1970年代出現,一開始僅有一些小攤子,販售一些古董古玩及二手用品,後來有更多店家跟進,買賣字畫及成衣,市集也凝聚愈來愈多人氣,到1990年代達到高峰。
這個跳蚤市場大約清晨五點半就開始,最大特色就是有很多家裡不用的生活用品,充滿淘寶樂趣,連空酒瓶、電鍋、球拍、電風扇、收音機都可以便宜買到,但後來因為太過吵雜,引起居民反彈,1995年底在市府強力取締後走入歷史。
#文創視角
「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在2022年9月正式營運,參考日本社區共生經典範例「佛子園」,保留日式建物特色與蓊鬱老樹,並以全齡共樂和在地共生為營運主軸,集結養生舒壓、精品咖啡、親子寵物、餐飲體驗等15家品牌進駐園區,包括九州鬆餅瓦芙、興波咖啡 Simple Kaffa、好丘貝果、京町山本屋、金錦町、吉品養生在內,提供餐飲文化、質感選品、文化體驗、課程展演等服務,希望打造長者、家族、年輕人跨世代交流分享的空間,透過歷史空間的回溯沉澱,攜手創造幸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