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個經常到處走跳的旅人,你可能練就了幫親友採買代購、或者是寄明信片、蒐集特定紀念品之類的好功夫,但你也可能像我一樣,到後來非常害怕甚至厭惡這些任務,只希望在每一趟旅程中,把時間、能量及行李箱的空間都完全留給自己。
「去義大利幫我買個虹吸式咖啡壺」、「幫我把這箱食物帶給美國的表妹」、「幫我帶一台最新的iPad」…….。旅人一定有過類似經驗,當你隨口提及自己最近的出國計畫,對方眼睛一亮,嘴中說出羨慕的話語,腦裡已經想好要「順便」請你幫忙的事;有時你會訝異,自己的交情跟他們有這麼好,讓他們開口時毫不猶豫。
更恐怖的是,當你「不小心」在臉書或IG打卡,或者在Line群組分享自己的出遊照片,很快你就會發現,不管熟不熟的親友,他們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私訊你,而且已經查好當地值得購買的名產或紀念品,請你幫忙採購幾組,不管你有沒有時間、行李箱還有沒有空間,更不管你要如何辛苦從國外帶回這些東西、更要在回國後找時間把這些東西拿給他。
這是社群時代貼旅行炫耀文的標準代價。
往好的地方想,多數時候大家只是想感染一下旅行的氣氛,即使自己不能常出國,偶而請朋友帶回異國的東西,也能讓生活多了一些期待。
於是,我們的旅行計畫中,經常額外多了很多購買清單–不是自己要買的,也不是要買給家人好友的,而是幫無關緊要的人,滿足一些他們需要的旅遊氣氛或生活期待。
不管去什麼國家,名牌包、免稅菸酒、星巴克杯或3C產品最常名列在清單中,如果要去特定國家,更少不了當地名產或紀念品,例如去日本買藥妝、韓國買泡菜、德國買鍋組刀具、美國買保健品、紐澳買綿羊油等。
一開始當旅人時,很喜歡帶一些東西給親友家人,看到他們高興的表情時,自己也會跟著開心起來,彷彿這趟旅行又多了一些附加價值。但後來愈來愈害怕這類採購任務,因為這些任務會造成自己的壓力,讓旅行的品質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買錯或買貴被嫌棄,根本是吃力不討好。
有次在巴黎遇到罷工潮,飛機停飛,只好臨時搭歐洲之星回到倫敦。距離晚上回台的班機還有一段時間,但歷經一整個早上的折磨,我早已遊興全無,只想趕快回飯店拿大行李,直接到機場貴賓室好好休息。
但此刻我想起還有一項任務未完,答應友人要去Fortnum & Mason買伯爵茶,趕緊搭地鐵到Piccadilly站,沒想到外頭下著大雨,冒著雨找到了店,挑了幾種招牌茶,把僅剩的英鎊都用光了。這時又想起答應同事要買星巴克城市杯,身心俱疲的我告訴自己,以後我不想再接這些任務了。
旅行的時間很寶貴,如果委託購買的東西是隨手可得,或者剛好自己也要買,任務還算單純,但如果要特別撥出時間甚至專程搭車去買,等於要犧牲自己的旅行時間,絕對不是別人想像中那樣的「舉手之勞」。
更何況,自助旅行的人都會想辦法讓行李愈輕便愈好,能不帶的東西就盡量不帶,能不買的東西就盡量不買,但為了幫親友買東西,必須佔行李一個位置,且增加不少重量;有些東西如果較為貴重,還要隨時照顧好,甚至必須放在隨身包包中,的確是苦差事一件。
最可怕的還是退稅了。很多熱門機場的退稅櫃台總是大排長龍,而且多半在入關之後,也就是說為了退稅,不僅要提早去機場,還要把這些名牌包、衣服或化妝品隨身攜帶、不能托運。有幾回我因為搭機時間緊迫,沒有時間或者懶著退稅,但我還是不好意思跟朋友說,只好自己吸收這些稅金了。
買東西很麻煩,寄明信片算簡單吧?其實不然。有些朋友知道我較常出國,會交代說如果有空、要寄張當地的明信片回來,而且一定要有當地郵戳。我當然瞭解在台灣收到朋友從國外寄來明信片的雀躍心情,但寫明信片、找郵局、排隊寄信都是麻煩的事。
記得第一次去歐洲自助旅行時,每到一個國家,都會買明信片寄給家人及好友,想把當地的景色、心情及郵戳一併收藏起來,不過,有時滿身疲憊,面對明信片竟是腦中一片空白,寫不出隻字片語來傳遞旅遊的正能量。
寫完明信片,還未必就能輕易寄出。尤其國外郵局不好找,旅宿也不見得願意收錢幫你寄,國外有些小鎮的郵局隱身在小巷中,而且開放時間也不正常,不專程去找可能一直遇不上,就算找到也可能剛好遇到中午休息時間,有時明信片帶在身上卻始終寄不出去,在義大利寫好的明信片卻到奧地利才寄出去,甚至發生過把明信片帶回台灣的紀錄,至今還記得親手遞給朋友時直說抱歉的畫面。
因為自己比一般人更常出國,從前我將每個委託都視為神聖的任務,想盡辦法達成,但後來我愈來愈懂得遠離這些任務了。出國前不聲張,出國時不在社群網站分享,即使受到委託也保持隨緣的態度,在順路、順手的情況下盡量完成,但不要讓這些瑣事成為旅行的包袱,如此才能更專注在每段旅程中,完成屬於自己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