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嗩吶聲音緊湊悠揚、鑼鼓敲響磅礡高亢,口白抑揚頓挫,戲偶生動演藝……,布袋戲是台灣的傳統技藝,隨著時代變遷,也轉換出融合現代的不同表現方式,除了是參與廟口「熱鬧」的懷舊回憶,也是電視機前跟著素還真起伏跌宕的生活樂趣,而在欣賞布袋戲的舞台演出外,也不妨一起走到幕後去探訪布袋戲的細節、追尋布袋戲的歷史、親身接觸布袋戲的溫度,熟悉台灣珍貴的傳統藝術。

國寶級珍藏!探訪李天祿大師的掌中春秋   

台灣可不只有霹靂布袋戲!國寶級的李天祿大師,為了宣揚傳統布袋戲文化在三芝成立全台第一座布袋戲文物館,裡頭不僅可以看到豐富的布袋戲文物館藏,還有多種前場及後場的布袋戲課程可以學習,讓遊客在玩樂之間可以加深對布袋戲的認識與喜愛。

李天祿大師為了將傳統布袋戲藝術傳承發揚,在1996年推動成立布袋戲文物館,全館共三層樓,樓地板面積150坪,規劃有布袋戲展區、傀儡戲展區、特展區、藝師展區、演藝廳、體驗區及文創商品區等。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不僅有豐富館藏,也提供多種學習體驗課程。
(圖片來源: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

館內收藏有上千尊的戲偶及相關文物,其中包含200多件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泉州花園頭、塗門頭等精品,另陳列李天祿生前表演掌中戲的木偶臉譜、服裝、演出樂器與珍貴的古腳本等。另外也可安排各種課程,包括認識布袋戲、布袋戲角色介紹及示範、布袋戲道具介紹及示範、布袋戲基本動作教學、口白及四唸白、布袋戲演出、認識布袋戲音樂、布袋戲後場樂器介紹及示範、鑼鼓點示範教學等,另有戲偶DIY專區,可在白色素面的戲偶進行創意彩繪。

好客藝術村經典重現 花蓮偶戲文化節精采紛陳

布袋戲是臺灣獨特的偶戲藝術,隨著時代推進,無論是師傅手中活靈活現的表演戲偶、亦或臺下一代替換過一代的觀眾,乃至於日漸精緻、現代化的表演形式,偶戲藝術所代表的意義也在轉變當中。

布袋戲文化不但讓西方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漸漸獲得今日孩子們的喜愛。然而現代人對於臺灣布袋戲的了解,多由電視布袋戲而來,而電視布袋戲是傳統布袋戲歷經多次轉變,才發展出今日之風貌,為了讓民眾瞭解臺灣布袋戲之發展,而「2020花蓮偶戲文化節—掌中戲‧代代傳」更是邀請深耕布袋戲文化多年的「西田社傳統劇場」共同來推廣。

黃老師親自介紹布袋戲偶以及其文化內涵(圖片來源:花蓮吉安鄉公所)

西田社傳統劇場主演黃明隆老師帶著兒子黃暄皓以親子行動力展現傳統戲曲文化,更感受到藝文精髓代代相傳。他分享著布袋戲喚起赤子之心,透過戲偶傳達好客多元文化,讓大家都能感受歷史戲劇手感傳述的溫度。其子黃暄皓說,有感於看戲的民眾逐漸被稀釋,希望能傳承爸爸對布袋戲的熱誠,用青年創新布袋戲思維演繹推廣出時下年輕人喜歡的議題,讓更多人喜歡看,也會願意接觸傳統戲曲文化。

前往布袋戲的故鄉!雲林布袋戲館與傳習中心全新亮點

相信熟知布袋戲的人都知道,黃海岱先生與鍾任祥先生,兩位北管與潮調兩大派別的布袋戲大師,而有趣的是,這兩位大師皆是雲林人,他們的出生與令人嘆為觀止的技藝,也使得雲林獲得「布袋戲的故鄉」的美名。

擁有90年歷史,定為縣市歷史古蹟的雲林布袋戲館,從前的身分是管理地方秩序的虎尾郡役所,實施地方自治後則改為虎尾警察局,身為少數留存的日治時期郡役所,虎尾郡役所自然有它的代表性,從昭和時期起,坐落於被劃分為格子式工業區中央,為融合多種試驗風格的「半木造」建築,紅磚與混和木材等多種材質的建築風格,擴散到了街市裡的其他房屋,成為當地的特色。

在2006年重整為雲林布袋戲館之後,虎尾郡役所以全新姿態再度踏入當地生活之中,展示各式布袋戲偶的經典模樣,甚至連被火紋烙上的戲偶也展列其中,放在門口歡迎旅客的黃海岱先生的人像立牌更是給展品們添上一絲溫度。


黃海岱先生與鍾任祥先生,兩位北管與潮調兩大派別的布袋戲大師皆是雲林人,他們的出生與令人嘆為觀止的技藝,也使得雲林獲得「布袋戲的故鄉」的美名。(圖片來源:文化部官網、、雲林縣政府官網)

除了陳列各代經典以外,館內還設有雕刻班、教學區、販賣區以及撥放經典布袋戲影片的視訊室,到來的旅客也可在飲料休息區或是戶外野台戲區休息放風,在傳達傳統戲曲人文精神的同時,亦跟在地、古蹟融合搭配,傳遞不朽的藝文價值,同時也提供到來旅客休閒參觀的舒適體驗。

而以閒置虎尾空軍基地華麗轉變的,則是雲林不容錯過的另一座布袋戲文化館——布袋戲傳習中心,與雲林布袋戲館不同,布袋戲傳習中心則將重心放在對外展演上,取向也更加國際化,以成為國家級文化場館為目標。

在打造成為居民的文化休息空間的同時,積極推廣布袋戲這項傳統的藝術價值,並希望能夠以此來向大家展現布袋戲產業發展的必要性,期望能夠讓布袋戲站上世界,與全球各地的偶戲藝術接軌交流,成為雲林的觀光的新亮點,讓充滿台灣意象的布袋戲登上國際舞台。

獨有的傳統戲文化  高雄市皮影戲館致力保存  

皮影戲自三百多年前由大陸潮州傳入南臺灣之後,高雄地區便成為臺灣皮影戲的重要根據地。皮影戲為高雄獨有的傳統戲種,全國僅存的皮影戲團皆落居於高雄,也是高雄珍貴的傳統藝術無形文化資產。

70年代初期,皮影戲一度受到其它的娛樂產業影響,些許落寞,但政府體認到文化資產與民俗藝術推廣的重要性,歷時五年的籌備規劃,1994年3月13日「高雄市皮影戲館」正式開館營運。全新樣貌的皮影戲館以「光影編織交錯」的設計理念,塑造出獨特的外圍景觀新形象,在白天、黑夜呈現不同的視覺感受。

位於岡山區的「高雄市皮影戲館」,努力保存並推廣高雄獨有的皮影戲。
(照片來源:高雄市皮影戲館 Facebook )

館內不僅展示皮影戲偶、樂器、燈光、影窗等文物,更強調互動體驗與視覺效果的變化,像是設計早期皮影戲演出的暗室,搭設原始牛車戲台,享受最真實的古早味光、影演出實境。創新的親子劇場則設計可移動式舞台及親子座位,增加偶戲演出的變化性,更拉近民眾之間的距離。

Contributor

訂閱酷傳媒/酷旅行

輸入你的Email:

夏日提案

歐洲經典

旅行回軼

位於京都中部地區的美山町的景致,以傳統茅草屋聞名,儘管嚴格來說其建築結構不能稱為合掌村,但仍有小合掌村之稱;這個建於17世紀到19世紀江戶時代的村落,共有近40間茅草屋,1993年「茅葺屋之鄉」與周圍的稻田和山林被選為國家重要傳統建築物群保護區,四季都有不同的風貌,終年都有各國觀光客前往朝聖。
對於一位習慣說走就走的旅人來說,相隔四年的首飛,確實是個別具意義的旅程,特別到可以在自己的旅行大事紀標注起來。果不其然,這次的旅程有種初次出國的雀躍,一切還是覺得很不真實,畢竟因為疫情的阻隔,加上工作的羈絆,這趟旅程盼了好久、也拖了好久,總算找到空檔順利啟程,當我在桃園機場辦理登機手續、在航班上吃著飛機餐、在關西機場等候行李時,始終覺得這些環節有些陌生。

文青走讀

Login

Welcome to Typer

Brief and amiable onboarding is the first thing a new user sees in the theme.
Join Typer
Registration i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