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酷熱難熬的天氣,總是很自然想起了那片白沙灘,想起那杯消暑的Mojito,想起那些沁涼如水的畫面,很想來一趟夏日的旅行;但有時,夏天的旅程可不是那麼順利,你可能剛好搭上一台冷氣壞掉的公車,在大中午曬到快要蒸發了,始終找不到那家知名的義式冰淇淋(Gelato)店,也或者,你滿身大汗穿越大街小巷,就是買不到一杯可以解心裡的渴的「可樂」。
我必須承認,平常我不怎麼愛喝可樂,畢竟生活在飲料王國的台灣,有太多好喝、而且一直推陳出新的茶飲可以選擇;但每次到歐美旅行,因為飲料選擇不多,加上國外的食物像是速食、披薩、義大利麵跟可樂最對味,所以點可樂的機會大增,尤其在夏天,更是鎮壓酷暑的最佳良方。
那一年來到瑞士旅行,是個盛夏時節,雖然天氣不算炎熱,但可能因為天氣過於乾燥,加上整天都在走路,一路上一直覺得口乾舌躁,隨身攜帶的氣泡水一下就喝光了,然後大腦一直釋放「我想喝可樂」的訊號, 整趟旅程下來,彷彿成了「好想喝可樂」的渴望之旅。
【延伸閱讀 : 哥喝的不是可樂,是台灣城市的在地意象】
在物價高得出名的瑞士,可樂可不是什麼便宜的東西,路邊販賣機的小瓶可樂通常賣3.5瑞士法郎(約合新台幣110元),幾乎是台灣的4倍,可以吃兩個國民便當了。因為可樂很貴,只好一直壓抑口渴的慾望,希望遇到便宜的超市再買,但往往繞了好幾個小時還是遇不到超市,瑞士的人似乎對小生意沒什麼興趣,要找到賣可樂的商店或小餐廳,簡直比在台灣找到賣瑞士火鍋的餐廳還難,有時好不容易找到商店,但傍晚就關門了,假日更是大門深鎖。
抵達瑞士的第一天,傍晚先去了列支敦士登,這個迷你國家除了餐廳及紀念品店外,根本沒看到超商或超市,當時已是口渴難耐,為了把握有限的時間,挨著口乾舌燥、饑腸轆轆的身子,還是來回爬了兩個小時的山路去看瓦杜茲(Vaduz)城堡,回到市區後趕快隨便找了一家沙威瑪的小店吃午餐兼晚餐,不管多少錢就買了一罐可樂,那時有種久旱逢甘霖的感動,畢竟想著可樂的滋味已經一整天了。
第二天到聖加倫車站準備搭車南下,車站附近找不到超市,只有超商及早餐店,在一家早餐店買了簡單的麵包,順便買了可樂,沒想到拿到可樂才知道沒冰,問了店員他搖搖頭,天知道沒冰的可樂有多難喝嗎?我後來壓根沒打開來喝。
中午時分,抵達義語區的盧加諾(Lugano),我發現自己漸漸習慣這裡的物價了,尤其是可樂的價錢,當然也領悟了「有花堪折直需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道理。在車站附近的餐廳吃了比薩,也開心地點了「冰」可樂,下午等公車時看到販賣機,也不忘趕快補充可樂,不過,通常可樂的命運都是被秒喝,連早上買的「熱」可樂也不可倖免。
後來搭纜車上布雷山(Monte Brè),又搭公車到崗德利亞(Gandria)山城,風景美到不行,但天氣也熱到讓人不要不要的,途中完全沒見到任何超商或雜貨店,只有一些還在「準備中」的餐廳,心裡的渴望只好等到回市區再解決了。
傍晚回到盧加諾市區,發現到一家很大的Migros超市,彷彿像是在沙漠中看到綠洲一樣驚喜,揉了揉眼睛,還好這不是海市蜃樓,趁著晚間七點打烊之前,趕快衝進裡頭瘋狂採購;沒買別的,買了一堆大瓶飲料,有礦泉水、運動飲料,當然也少不了可樂,最重要的是太便宜了,大瓶可樂只要不到2瑞郎(約合新台幣60元),比販賣機的小瓶可樂還便宜將近快一半。我彷彿從撒哈拉沙漠跑完馬拉松似的,竟然一口氣把1250 cc的保特瓶可樂暢飲而乾,配著美食街買來的比薩,這幾天下來我總算第一次有了解渴的感覺。
這家Migros是瑞士最大的連鎖賣場,後來幾天成為我的廚房,從阿斯科納(Ascona)小鎮到蘇黎世大城市都看得到它的蹤影,只要看到就要進去採購一番。雖然有了Migros,但我並沒有從此擺脫乾涸期,隔天從洛卡諾(Locarno)回貝林佐納(Bellizona),已是晚上七、八點了,整天只吃了一點麵包,挨著餓到市區覓食,但這個小鎮的商店幾乎都打烊了,好不容易看到一家中東人開的小餐廳,買了口袋餅邊走邊吃覺得還算美味,但愈吃愈覺口渴,找了半天都找不到超市,在沒有可樂助興下,最後口袋餅沒吃完就扔掉了,但還是忍著渴把市區逛完了。晚上十點多回到民宿時,趕快把冰箱打開,把昨天剩下的沒氣可樂一飲而盡。
現在想起來,我對可樂的渴望,從沒有像那回到瑞士旅行時那麼強烈,而可樂也跟我的瑞士之旅劃上了緊密的連結。當時我一直想念著台灣超便宜又處處可得的可樂,但回到台灣後,我在便利商店的飲料架上東挑西選,把可樂拿起來又放下,因為那不再是奢侈的渴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