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清風撫過海面,揚起海浪沙沙作響,燈塔上燈火搖曳,晃晃地照亮黑暗的海水。矗立在海濱的燈塔,古早時期扮演著指引船隻的功能角色,時至今日,燈塔是海上的一盞明燈,避免險峻的災禍,照亮回家的漁人,除了指引歸途,更是環台旅人必朝聖景點。交通部航港局也在這幾年來,陸續開放燈塔提供民眾參觀,逐步轉型觀光用途,迄今全台灣36座燈塔中已有12座開放燈塔觀光。
矗立百年的明燈!白沙岬默默守護桃園海岸
當你來到位於桃園觀音的白沙岬燈塔,藍天下襯映著雪白的塔身格外耀眼,你一定很難想像,這個吸引眾多網美拍照及婚紗攝影的燈塔,從1901年點燈至今,已經超過百年歷史了,歷經二次大戰及多次地震風災仍屹立不搖,默默守護著桃園一帶的狹長海岸線及往來船隻。
白沙岬燈塔的知名度不算高,但其實具有相當的歷史意義與軍事價值。白沙岬燈塔最早時燈高約38公尺,僅次於墾丁鵝鑾鼻燈塔,最特別的是台灣唯一使用紅磚與石頭建造而成,不同於其他燈塔都用水泥構成。早在日治時期,它就是台灣著名勝景,2001年還入列「台灣歷史建築百景」,包括燈塔建築本體、圍牆與日治時期的日晷儀均完整保存,還有一座由上海機器局製造的時鐘,以及從日治時代便存在的百年苦楝樹。
燈塔週邊設有環形步道,周遭環境相當清幽,除了有小橋流水、涼亭、稻田與池塘,還有木棧道與清涼曲徑,鐘塔廣場及觀音溪人形拱橋則是拍攝婚紗照的好去處。園區內有一間導覽室,讓遊客更了解燈塔內的各項設備,並可遠眺觀音海濱知名的風車景觀。
全台最矮燈塔!獨特四角造型鎮蘇澳
位於蘇澳鎮北方澳後山的最末端的蘇澳燈塔,遺世而獨立,建於1927年的他,是全台「最迷你」的燈塔,獨特四角造型還被中華郵政列為全台最具特色的燈塔之一,與基隆球子山燈塔同為少數方型的燈塔(全台唯二),不過基隆球子山燈塔已因險礁炸除完成階段性任務而停止發光,因此蘇澳燈塔也是全臺唯一發光的四方形燈塔。
說起蘇澳燈塔,大夥別瞧不起它座落在那矮矮小山嶺,那矮矮小山嶺就是台灣最長的山脈,中央山脈的起點(北方澳鼻),綿延340公里南抵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早期日治時期規劃時命名為北角燈塔,是台灣本島東岸的一座重要燈塔,也因為蘇澳港灣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深水港灣之故,對急欲南進的日本帝國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為此蘇澳港灣戰略的重要性,才導致太平洋戰爭時,蘇澳港灣遭受美軍無情的蹂躪,其中也包括蘇澳港灣內的北方澳及南方澳盡毀於太平洋戰爭的戰火。
不過想要一窺這燈塔的神秘面紗,卻是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行,由於燈塔位於軍區內,進入參觀前得先申請入營,獲得同意後再洽航港局申請參觀蘇澳燈塔。
走訪燈塔之島,一探全台最早燈塔!
澎湖身為海洋中繼站現身歷史舞台早在台灣之前,全台最早的燈塔「漁翁島燈塔」也坐落於澎湖,除此之外,小小的澎湖就有多達6座的燈塔,高度的密集使得它也被稱為「燈塔之島」。
前往與澎湖本島、白沙島並列為澎湖三大島的西嶼,一座西洋式外型的白色圓柱燈塔遠遠佇立,陽光下,亮眼的白色讓人輕易地就被吸引了目光。漁翁島燈塔建於1778年,在多年的使用與政權的更迭下,於1824年被改建成現在的樣貌,同時也使它加上「台灣第一座西式現代燈塔」的身分,辦公室、霧砲、霧笛、展覽室、石碑、圍牆、燈塔看守員宿舍與觀景樓也全都隨之換上潔白的色彩,散發出濃厚的歐式風味。
從1992年開放參觀以來,漁翁島燈塔的導覽規劃日漸完善,對當地人文歷史有興趣的話,文物陳列館內的說明不僅完善,更是一目瞭然,若是想更加深入、親身體會時代氣息,代表還未改建的燈塔遺址故事的「西嶼塔燈碑記」,早期使用的石葫蘆煙墩,以及為了長期雲霧環繞的危險,所設立的霧笛與三座清朝中葉所設的鐵鑄霧炮等獨特的古物遺跡等特殊的古物遺跡,都是這座古蹟公園的浪漫之處。
而除了豐富且妥當保存的古物建築外,此地的隱藏風景亦是漁翁島燈塔如此吸引人的秘密,從燈塔公園向南方俯瞰過去,澎湖6大急流「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豆、五潭門、六東吉」中的「西流」便出現在此,每逢近乾潮、潮前的40分鐘,便有機會在海面上看到長約100~200公尺的一排月眉湧浪,這般集視覺、聽覺絕妙饗宴的海神之舞長達4到5小時,秋季大潮時的奇觀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這樣迷人的燈塔,在小小的澎湖中,卻僅是六座燈塔裡的其中之一,最北邊也最袖珍,漂浮於玻璃般澄淨的海洋中,坐落於亮黑色玄武岩上,有著醒目黑白條紋外觀的目斗嶼燈塔;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內,可一覽青青草原與蔚藍海洋,有著一望無際的寬闊景觀的東吉嶼燈塔,還有小門嶼燈塔、七美燈塔、花嶼燈塔、尖嶼燈塔,這些恰巧將澎湖四面八方環繞一圈的六座性格各異的燈塔,絕對是喜歡海風、喜歡燈塔、喜歡人文的旅人們,來場「燈塔之旅」的最佳地點!
「東亞之光」鵝鑾鼻燈塔 照亮台灣尾
鵝鑾鼻燈塔,位於恆春半島最南端,是臺灣最南端的岬角,也是巴士海峽和太平洋的交界點,與菲律賓之呂宋島遙遙相對因地理位置重要。於西元1881年的清朝時期興建於此,是台灣尾的大地標。以白色鐵造打造圓塔造型,燈樓面向西南方,背山臨海,並構築成砲壘形式,圍牆有射擊的槍眼,四周並築壕溝,使得鵝鑾鼻燈塔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武裝燈塔。西元1962年改建時,換上國內光力最強的旋轉透鏡電燈,使得鵝鑾鼻燈塔不僅是國內光程最遠的燈塔,還享有「東亞之光」的美譽。
「鵝鑾」是排灣族語,意指「帆船」,因鵝鑾鼻附近有一巨大礁岩形似帆船(船帆石),故稱「鵝鑾」;而「鼻」則指突出的地形,意即岬角,故合稱為「鵝鑾鼻」。
燈塔所在地的鵝鑾鼻公園視野遼闊、天水一色。獨特的高位珊瑚礁植物與熱帶海岸植物繁生其間,「礁林公園」全區為隆起高位珊瑚礁,藉由四處縱橫的步道,可欣賞形狀各異的巨礁羅列,自然景色,令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