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小奧
與墾丁大街的喧囂熱鬧不同,不到五分鐘的路程,靠近墾丁牧場一帶的民宿,有股大隱隱於市的靜謐,這棟頗有結構美學的建築,第一眼就吸引著眼球,但走進這間民宿才知道,兩人一貓一樹才是橘月這間民宿的靈魂。
『直到它撞到建築物的側面,太陽才知道它有多大』──路易斯·康
兩人,指的是他與他的妻子,老闆名叫阿努米,身材高大,綁著馬尾,渾身散發著一種藝術家與職人的氣質;一貓,是他們養的美短與折耳的混血,靈巧可愛,每個來此的過客們,無不對他百般疼愛;一樹,是門口那株拔地而起的巨型麵包樹,早在開店之前便屹立於此,背後還隱藏著一段神秘的故事。
「我們這棵樹很奇怪,剛開業的時候一顆果實都不會長。」原來,當年民宿剛開幕的時候,曾經有一對客人來入住,劈頭就說是因為這棵樹裡面精靈的呼喚,他們才過來住宿,也是透過他們的溝通,才知道這棵樹不長果實的原因竟然是自己沒有去澆水。講到這,阿努米大喊冤枉,他原以為雨水澆灌就足夠樹的生長了,不過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澆水後,果實是長了,猴群也跟著出現,偶爾在巡房時,還能看到陽台上有果皮與種子,就知道昨晚是猴子們的趴踢night。不管怎樣,樹精靈的傳說故事與猴子的作客,都增加了他們與旅客茶餘飯後的閒聊話題。
『真正的建築師之思想接近於哲學家與詩人。』──華特·葛羅培斯
說起阿努米與墾丁的緣分,源自於大約20年前,那時候的阿努米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受到村上春樹作品《海邊的卡夫卡》所影響,他獨自一人從台南玉井的老家南下,在靠海的大灣路上經營起一間書店,後來旅遊浪潮興起,他乾脆結束掉生意慘淡的書局,空下幾間房間,就轉型成了一家民宿,因為生意不錯,之後乾脆遷移到更大的店面,這才有了如今的橘月。
『建築的目標在創造完美,也就是創造最美的效益。』──布魯諾·陶特
「主體用上水泥跟紅磚,建築才會穩定,才會耐看。」阿努米聊起建築設計理念,話題就滔滔不絕。不過,他並不是學建築設計的,而是10年前參加北歐建築旅行團,歷經國外建築之美的震撼教育,這才開始對建築產生無比興趣。
對於橘月的改造,阿努米幾乎用盡了渾身解數,原先的老房子動線紊亂、空間也切割的詭異,明明作為起居空間的廚房、臥室、客廳,卻空氣無法流通、自然的光線幾乎無法進入,阿努米與成大的建築團隊合作,先是通過敲除牆板、做出風道來改善,並重新設計隔間,讓冗餘房間精簡的同時,還讓住宿的旅客保有更多的隱私和選擇。
不過這些還不夠,建築物正面的水泥柵格由於工程複雜度高,規模又不大,是成大團隊的成員們一點點純手工打造而成,所幸最後的結果令人驚艷,站在大廳,就能清楚感受到從早到晚的陽光透過菱形柵格所產生的變化,堪稱絕景。
建築的結構外觀充滿職人精神,走進屋內更是別有洞天。沿著天井旁的階梯拾級而上,一旁挖空的牆洞中巧妙的陳列著書籍與阿努米的藏品,這裡的房間很好玩,用顏色來做區分,彩虹的七道顏色分別對應著不同的房型,從單人房到四人房,可滿足不同住客的需求,但不管是何種房型,都可感受到阿努米的設計巧思。
我們入住位於四樓的四人房──這裡的代表顏色是紫色,房間溫馨且帶點文青感,進門右側的牆上,從天花板延伸下來的水管畫成了墨綠色的竹子,中間掛著無印良品的經典CD player,按下去,阿努米精心挑選的音樂流淌而出,溢滿整間臥室──那是一首明亮的輕音樂,在這個只聽數位音樂的年代,這台CD播放機帶我們重溫了過往年華,也開啟了無數的懷舊話題。
早餐則是另一個美好時光。當金燦的日光穿過天井,用餐時恰好可以欣賞一段沒有彩排的建築光影秀,陽光鋪灑下來,連通整座建築的樓層,正前方的水泥柵格,讓南國的毒辣日光在進入的同時,又不至於太過炎熱。當我們見證過阿努米的建築美學,幾乎忘記早餐的好滋味了。
『我們從來不在山上造建築,而是建一座屬於那山的建築。』──法蘭克·洛伊·萊特
跟其他民宿經營者不同,對於阿努米而言,民宿不只是謀生的工具,更是他獨一無二的建築作品。在順利改造橘月之後,阿努米在10多年內又陸續興建了兩間民宿。
其中一間是與他人共同設計,主打開放式的建築,兩側延伸出的水泥牆如手臂般包圍了整棟民宿與大自然,卻並未合攏,這讓整棟建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與山上生長的萬物共同呼吸;另一間則位於高雄鹽埕,水泥製成的外觀簡單樸實,到了內裡就會發現其中別有洞天,牆壁由大量紅磚堆砌,木造的家具則為其添上幾分柔和與自然之美,線條與光影無不令人為之讚嘆。
『建築不是目的,而是確認我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一種手段。』──伊東豐雄
阿努米不只熱愛建築,他與另一半都喜歡去世界各地旅遊,欣賞經典的建築作品,其中對日本更有著特殊的感情。也因此,在橘月大廳的一個角落裡,還有個老婆擺設的吉卜力風格選物店,裡面陳列的商品琳瑯滿目,小小的無臉男、坐在格子里開懷大笑的波妞、蠢萌蠢萌的大龍貓,可愛的造型紙膠帶上畫著橘月的兩人一貓一樹,煞是可愛。
對於阿努米來說,日本的建築美學是一種極致的結合,往往帶著奇特的意境與需要細細品味的內涵。曾經,他在日本待上20幾天,跑去瀨戶內海的中間的一個小島上的海角,還差點因為錯估距離而趕不上回程的船班,就為了一觀普利茲克獎獲獎建築師伊東豐雄所設計的伊東豐雄建築博物館。
「真的建築師沒有時間到現場參觀這些作品,但是不去現場,是感受不到建築的美感的。」漸漸地,他在各地旅遊的重點變為欣賞建築的美學與巧思,甚至於還自己開了數次建築團,前往北歐、日本、杭州、新加坡等地學習取經,這些地方的建築作品中光影的變化、建材的選用、結構的力量、布局的妙想……於他而言,這就像打開一道通往新世界的大門,門扉後是無盡的知識與風景等著他來探索發掘。
『建築就像一本打開的書,從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負』──埃羅·薩里寧
阿努米將20多年的青春歲月全都貢獻給了墾丁,作為墾丁最早的開業民宿之一及屏東縣民宿協會的現任總幹事,他見證過整個墾丁商圈的興起與衰落,從一開始的天天滿房,到疫情衝擊下的一客難求,他說,現在的大家只能努力活著,這是時代的變化,也是某種必然。
現在的他,參與了三個在地協會,並都擔任要角。因為具備優異的策略規劃與協調能力,他時常協助協會撰寫及執行計畫,忙著參加旅展、舉辦教育訓練、行銷推廣市集等,同時也協助一些因為疫情而影響生計的民宿業者進行轉型,像是做麵包、外送、培養第二專長,希望能一起努力度過難關。
另一方面,他發現近年來墾丁商圈與恆春鎮上的創新能量開始出現落差,因此希望將自己的民宿空間打造成墾丁的共好環境,提供給文創團隊、地方創生夥伴一起參與,「沒有蹲點、就沒有改變」。或許有一天,橘月這裡會培育出20年前的阿努米,那個帶著文青魂與夢想、願意離鄉背井到異鄉深耕的人,為墾丁點燃名為未來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