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前,各懷心思的人兒們熙熙攘攘,有的是忐忑,忐忑離去的人們是否會平安,是否能踏上坦途;有的是喜悅,喜悅離家多時的遊子即將歸來;有的人扛著扁擔,騎著自行車大聲叫賣,為自己的家裡多添一分溫飽。月台間,人聲嘈雜,有的人翹首盼望,有的人躊躇滿志,這是從古至今,所有車站的面貌,不過如今有些車站,失去了往日的繁盛,卻藉由其他方式東山再起,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浴火重生的美麗車站。
走進時光隧道 勝興車站再現舊山線風光
1998年9月23日晚上,當最後一班南下列車停靠勝興車站後,新舊山線完成切換,舊山線從此走入歷史。所幸,勝興車站並未劃下句點,它不僅保存了懷舊的車站建築,更與客家山城的周邊景觀搭配,成為超人氣的觀光景點,近幾年更推出舊山線鐵道自行車,讓大家得以踏上昔日鐵道風光的時光旅行。
建於20世紀初的勝興火車站,舊稱「十六份驛」,海拔標高為402公尺,是台灣縱貫鐵路的最高點也西部縱貫鐵路中最險峻、自然景觀最特殊的一段。整棟車站建築係以木頭為建材,為一日式虎牙式木造建築,每根標柱完全不使用釘子,站內仍保留許多日據時代的設備。
勝興車站雖然不再提供載客服務,但充滿日式風情的車站成為新人拍攝婚紗的絕佳場景,遊客也喜歡沿著鐵道走入隧道探險,沿途觀賞舊山線的迷人景致。現在更有舊山線鐵道自行車,可沿著鐵道從勝興車站直達鯉魚潭,途中行經高33公尺的魚藤坪鐵橋,可從高空觀看龍騰斷橋古蹟遺址,三、四、五、六隧道群連成一線,形成洞連洞層次美景,二號時光隧道內還有百年鐵道故事的燈光投影。
騎鐵馬享清風稻香 山線最美的東里車站
當太陽升起,陽光灑落在稻田上,翠綠的秧苗隨風搖曳,一波波綠色稻浪映入眼簾,再隨著季節變化,稻田由綠轉黃,空氣間瀰漫著稻香,騎著單車經過兩旁隨風搖擺的金色稻浪,細細感受東里車站與東里鐵馬驛站的靜謐與稻田的絕美風景。
每天平均約20人進出的東里車站,看似不起眼,卻被譽為「山線最美的車站」,一走進月台便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整片無邊無際的綠色稻田映在眼前,小小的東里車站被圍繞在田野間,壯觀令人驚呼不已的田園景緻,深深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探訪。
東里鐵馬驛站前身為舊東里車站,也是玉富自行車道北上的起點,兩旁無垠的阡陌景致,是許多自行車友必拜訪站點之一,而東里鐵馬驛站中仍保留早期月台的風貌,舊時的復古情懷,加上花東縱谷的招牌景色,讓人能夠邊騎自行車邊欣賞田園美景。
隨著檜香坐往回到百年前的小火車!日治的車站遺跡
遠離都市塵囂,走往森林與綠地,感受大自然帶來的微風與愜意,悠悠步行,忽見一座小小木屋遠遠佇立,靜靜地守望這片園地。
這裡是鹿滿車站,是阿里山林業產道地其中一站,貼近時散發出的淡淡檜木香,偷偷告訴你它是由檜木打造的秘密。鹿滿車站建立於1910年,作為林務局森林鐵路的車站,它從出生起便默默地與身旁的綠野林木相容相處。
在阿里山公路開通以前,鹿滿車站也帶動當地商業繁榮一時,只可惜後來交通越發便利,1982年後,火車甚至不再停靠,只留鹿滿車站獨自落寞,荒蕪多年,直到2004年重整過後,才恢復昔日風采。
不對稱、不規則的建築美學,與傾斜式的屋頂設計,是身為大阪式建築的它所帶有的獨特美感,整齊的玻璃窗格、木製的售票口與低矮的圍欄,種種形貌完整地給我們呈現百年以前的生活樣貌,流露出濃厚的日式風情與懷舊韻味。
旅人也可越過柵欄,在鐵路旁遙想當年,想像著火車運滿木材與工人,嗚嗚鳴笛行駛而過,兩旁的樹林也隨之搖動,森林的氣息頓時紛紛灑落……,若是想一探當時的古物歷史,附近的地方文物館及鐵道文物展示館是深入旅遊的選擇,展示了早期焙菸窯等古老用具,與鹿滿車站相互結合,在清淨悠閒的山林之中,守候著一代人與土地的溫暖故事。
極南端屏東枋野號誌車站 遠眺台灣海峽
民國81年1月12日,南迴線試車營運期間時,屏東縣獅子鄉設立枋野號誌站,位於枋山車站至中央號誌站之間,但因未派站員管理,故並未正式營運。直到81年10月5日起南迴線開始行駛普通車時,枋野號誌站也開始派員正式營運。
枋野號誌站的海拔高達135公尺,是南迴線車站中最高的一站,也是台灣最南端的火車站,過站隨後便進入長達8070公尺 ,為全台第二長的隧道-中央隧道,通過中央隧道後便從屏東縣進入了台東縣境,位於深山秘境的枋野號誌站,每天只有南迴線的兩班藍皮普通車會於枋野號誌站停靠30秒,作為該站員工上下班的通勤列車之外,其餘時間其他的列車均不停靠。
此站是南迴線中重要的一站,提供單軌南迴火車會車、控制台鐵中央隧道的鐵路號誌,以及監測「枋野二號」橋上恆春半島強勁的落山風,當風速超過安全標準時,枋野號誌站就會通知列車必須減速或是就近停靠,避免列車意外翻覆。
枋野號誌站沒有月台,也不辦理貨運業務,車站建築旁即是鐵軌,但依然有許多的鐵道迷自行前往,人煙稀少的車站擁有自然閑靜的氛圍,到這裡能碧海青天的台灣海峽, 以及欣賞沿途的山水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