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如果你覺得電影《博物館驚魂夜》不夠刺激,或許可以考慮拍個台灣版的!比起電影裡的西部牛仔、匈奴王、埃及法老、羅馬戰士及印地安女子,以台灣16個原住民族為代表的南島勇士們,論英勇與智慧絕對不輸他們,還可穿越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及鐵器時代,然後足跡踏遍台灣、東南亞、太平洋諸島及馬達加斯加島,在長達一萬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橫跨大半個地球演出穿越劇。

怎麼樣?這樣的電影劇本聽起來還不錯吧!不過,身為稱職的編劇,你可能需要對台灣史前文化做更多考證才是,我們推薦以下幾個台灣代表性的考古博物館,參觀之後保證你靈感湧現、有如神助,迅速完成史詩級的影視鉅作。

探源尋根 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帶你領略古今

台灣,是一個擁有多元族群與深厚歷史的島嶼,而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具體的展示讓觀眾了解人、自然、文化三者的互動關係,將台灣豐富多樣性的文化,透過博物館的各項功能傳達給每位來訪的觀眾,並使大家更珍惜、尊重這片土地綿延不斷的自然與文化生命。

位於台東的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座以史前和原住民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也是第一座包含博物館、考古遺址和自然生態公園的博物館,更是東海岸第一座國家級的博物館。 做為一個兼具理性與感性,又不失自然美景的地方,它由世界知名的後現代主義建築大師Michael Graves設計,整體建築略呈長方形,造型融合閩南、客家、原住民文化,風格獨具一樹。

位於台東的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座以史前和原住民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圖片來源:台東觀光旅遊網)

這裡的展示廳有分成三大主題,【台灣自然史】專門呈現台灣從誕生至今的地質與生態變化;【台灣史前史】則展示從史前時代開始,台灣各地發展出的各種文化;而【台灣南島民族】,內容為台灣南島民族的多元文化。這三個展示廳將台灣從出生到誕生文化的情形完整呈現,參訪的旅人們能夠看見台灣在時空變換中的不同容顏。

除此之外,史前館更致力於成為「會說故事的博物館」,特別規劃「科學的考古學」空間,將平易近人的故事,結合清晰的科學分析,賦予「過去」新生命。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絕對值得旅人們在這裡待上數小時,發現時間遺留的美好與文化的瑰麗。

十三行博物館不只有人面陶罐  鯨背沙丘、時光空橋超好拍  

從陽光廣場往博物館望去,整間博物館的外觀就像一艘大船,鯨背沙丘成為甲板,八角塔則是煙囪,從史前的十三行文化到現在,走過千年的歲月,時間與海波繼續在流動,但沒有永恆不變的風景。

這裡是位於八里的「十三行博物館」,是全台灣第一座、也是北臺灣唯一的考古博物館。十三行文化是台灣史前鐵器時代的代表文化,距離現在約有500~1,800年,據研究可能與平埔族中凱達格蘭族有關。

說起十三行遺址的發現,其實相當傳奇,1955年一架空軍飛機行經八里上空時,發現羅盤出現磁力異常的反應,後經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前來探勘,1957年確認這裡是史前遺址,也陸續發掘出陶器、鐵器、煉鐵爐、墓葬遺物、與外族之交易品等文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面陶罐,現在也是鎮館之寶。

十三行博物館是台灣首座考古博物館,重現史前鐵器時代先民的生活樣貌。
(照片來源: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十三行博物館以深入淺出、互動學習的方式,詳細介紹十三行文化、圓山文化等被背景與遺跡,讓我們可以一窺當年先民生活的樣貌:他們住的是干欄屋,用的是人面陶罐,日常飲食則是取自大海裡的魚蝦貝類。

這裡不僅有豐富精彩的館藏展覽,博物館建築本體也很有特色,原始構想來自於考古發掘及先民乘船渡海來台的意念,由三組不同型態的建築群,分別表達山與海、過去與現在的意象,並以清水混凝土、砂岩及老化的金屬板等展現不同時代的特色。博物館頂的「鯨背沙丘」,是遊客觀海、遠眺淡水漁人碼頭的最佳地點,另外位於頂樓的「時光空橋」,可一邊移動一邊從透明的玻璃往下觀看「十三行遺址考古探坑」與「國定大坌坑遺址」。

博物館周邊還有陽光廣場、新北考古公園可以閒逛,入夜後的陽光廣場,充滿詩情畫意的浪漫氣氛,新北考古公園則以十三行文化為主題,設有考古互動探坑、住屋、草棚、穀倉、部落渠道等地景展示,可以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感受當時十三行人的生活場景。

收錄宜蘭美麗的山水景緻  蘭陽博物館帶你看見在地的美好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是一座與大地共生的建築,歷經18年的籌劃建設,於民國99年10月頭城鎮正式開館, 蘭陽博物館建築主體建造在烏石港礁遺址的西北側,保留了完整的濕地自然生態,融入北關海岸一帶常見的單面山的形體。以韋瓦第的四季主旋律做為發想,呈現蘭陽平原四季的田野色調,外牆採用有質感的石材,做排列組合,仿造單面山的岩石紋理,並隨著四季與天色的光影變化而有不同的色調,因特殊的建築外觀,成為宜蘭的著名地標。

蘭陽博物館稱職的扮演遊客認識宜蘭的「窗口」,融入環境的特色建築也成為宜蘭的著名地標。(照片來源:蘭陽博物館FB粉專)

走在蘭陽博物館的走道上,抬頭看見館徽,館徽以葛瑪蘭族的傳統木刻人形圖案為設計理念,表達著「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及「人與歷史的聯想」。在館內常設展主題結合建築特色,四成樓的設計由上而下分別命名為「山之層」、「平原層」、「海之層」、「時光廊」,藉由展覽充分展現宜蘭在地的地理環境、人文歷史以及豐富的自然生態。

蘭陽博物館以「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為理念,扮演遊客認識宜蘭的「窗口」,期待有更多人前來瞭解宜蘭人的共同記憶與智慧累積,細心品味與在地人共榮共存的美好大地。

昭和場景、復古海報、多元導引?!打破死板印象的台灣歷史博物館

位於台南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一定會讓你打破對歷史博物館的印象!不僅有請專業巫師作法的雷公令牌祭壇、盛大的廟會遊行模型,還有如壁鎖的「鐵剪刀」、日治時期的學生去哪裡畢業旅行等等有趣小知識……,其中最為注目的莫過於和服屋、咖啡廳等日治時期還原場景了!

和服屋四壁的櫃裡放著一疊疊摺成方塊的和柄布料與厚實沉穩的木屐,高起的榻榻米工作台上老闆娘正攤開一匹腰帶;咖啡廳內,昏黃的燈光下,色澤溫和的木板牆上似乎正散發出陣陣咖啡香,掛於其上的老舊海報更是要將踏入內的旅人們帶回那個時代一般,活靈活現地顯示出當時的背景樣貌,令人不禁驚嘆原來台灣也有如此充滿大正、昭和風情的時期。

還原歷史情境,並展現各式人物模型在展場內的生動表現樣貌。是台史博的一大特色。(攝影/Daniel Shen)

一踏入這棟清水模建築,裡頭的氛圍活潑得讓人幾乎無法置信這裡是「博物館」。搭上手扶梯前往二樓,整個主展場裡,除了有實物擺設外,各種模擬情境的人物模型、能夠互動的小遊戲介紹體驗,甚至還有還原歷史場景的實境空間,種種元素構成了這座兼具歷史脈動的開放型展域。

除此之外,一樓還設有親子互動設施,以及如風鼓等古早舊物擺設與介紹,而三樓的副展場,則會提供給不同面向的主題使用,即便不是常設展,特展的展區設計依舊非常用心,從搭建到裝潢再到互動性,都與其他樓層一樣充分展現寓教於樂的理念。

不僅大人可以專心看展,小孩也能在玩樂中體會到歷史知識,相當適合一家大小來場文青之旅。無論是一樓、二樓或是三樓,整棟台史博館皆一反歷史博物館這個名詞的束縛,洋溢著多元、年輕、歡快的活力。

Contributor
Do you like Daniel Shen's articles? Follow on social!

訂閱酷傳媒/酷旅行

輸入你的Email:

夏日提案

歐洲經典

旅行回軼

位於京都中部地區的美山町的景致,以傳統茅草屋聞名,儘管嚴格來說其建築結構不能稱為合掌村,但仍有小合掌村之稱;這個建於17世紀到19世紀江戶時代的村落,共有近40間茅草屋,1993年「茅葺屋之鄉」與周圍的稻田和山林被選為國家重要傳統建築物群保護區,四季都有不同的風貌,終年都有各國觀光客前往朝聖。
對於一位習慣說走就走的旅人來說,相隔四年的首飛,確實是個別具意義的旅程,特別到可以在自己的旅行大事紀標注起來。果不其然,這次的旅程有種初次出國的雀躍,一切還是覺得很不真實,畢竟因為疫情的阻隔,加上工作的羈絆,這趟旅程盼了好久、也拖了好久,總算找到空檔順利啟程,當我在桃園機場辦理登機手續、在航班上吃著飛機餐、在關西機場等候行李時,始終覺得這些環節有些陌生。

文青走讀

Login

Welcome to Typer

Brief and amiable onboarding is the first thing a new user sees in the theme.
Join Typer
Registration i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