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回想起來,我認識布拉格(Prague)的方式似乎有些「波西米亞」(Bohemia)。
而波西米亞,正好就是捷克西部地區歷史上的某個王國,當然,現在多半用來指涉過著非傳統生活風格的族群,通常是不受社會習俗約束的藝術家或作家,崇尚無拘無束、頹廢慵懶的文化。
第一天晚上隨意搭上電車,過了伏爾塔瓦(Vltava)河,轉進了一個寂靜的小巷,昏黃色的街燈照亮古老的流逝,中世紀的街道在眼前就此展開;第二天下午,從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走回舊城市區,就在前往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的路上,巧遇了卡夫卡博物館(Franz Kafka Muzeum);第三天回到布拉格時已經很晚了,但為了再看一次布拉格夜景,大半夜穿梭在伏爾塔瓦河畔、查理大橋上及新城區,到處都是不眠的遊客。【 點我看:現代主義文學散步,與卡夫卡相約布拉格 】
這就是我旅遊布拉格的方式,沒有太多規劃,但驚奇也無處不在,在這自由不羈而浪漫的波西米亞。總是在電影與別人口中累積布拉格的印象,那一年真正來到這裡,才累積了一點屬於自己的印象。
往伏爾塔瓦河靠近,隔著河岸可以遠望布拉格的地標 ─ 城堡區,跨過一座不知名的大橋,但很有巴黎亞歷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III)的況味;這天還摸不清方向,也沒能看到查理大橋,跳上不知通往何處的電車,然後搭地鐵回民宿,結束第一天的行程。
第二天出發去布拉格城堡,沒想到出來的 Malostranska 地鐵站,就是前一個晚上回去的地鐵站。往城堡走需要爬一段山路,登高後舊城景觀就在眼前展開,近處盡是紅瓦斜頂的屋舍,稍遠處則是伏爾塔瓦河及橫跨其間的幾座大橋。
原本要趕去城堡廣場看中午12點的衛兵交接儀式,但沒看到盛大的儀式,只見兩位身著藍灰色制服的衛兵匆匆走過。離開城堡之後,才正式進攻查理大橋,從西岸的小區上橋,橋上幾乎是萬頭鑽動,聽說每天有高達3萬人的遊客。查理大橋其實讓我有些失望,除了遊客太多外,也因為當時去的時候正在整修,很煞風景。
離開布拉格的前一天,來回花了八個小時去南邊的美麗小鎮庫倫諾夫(Cesky Krumlov),回到布拉格時已是晚上十一點,不過,布拉格的夜景實在太美了,還是決定拖著疲憊的身軀出門。【點我看:南方CK小鎮,捷克打翻的調色盤 】
夜裡的查理大橋展現截然不同的風味,雖然觀光客還是出奇的多,但有種褪去繁華的美感,先往聖尼可拉斯教堂走去,發現57號夜間公車可以上去城堡區,而且車上乘客挺多的,以為那麼多遊客都有如此雅興,要去看城堡區的夜景,沒想到下車的只有我們,望著空曠的大街,我猜想城堡區夜間應該不會開放吧,只好識趣地再坐下山。
回到新城區,這才發現週末晚間的人潮完全沒有散去的跡象,沿著溫瑟拉斯廣場(Wenceslas Square)往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附近走去,快餐店及酒吧還燈火通明,但街上也多了一些神情怪異的街友,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只好加速回到飯店,但其實還想多看看這華麗而迷亂的夜景啊!
入夜之後的布拉格,如果可以找到較無人煙的小巷弄,很容易體會到這裡的魅力。古老氛圍的昏黃街燈,古樸的石板路,以及老舊的歷史建築,就這樣穿越到幾百年前的場景中;教堂旁的小樓閣,有人在練唱詩歌,熱鬧的餐廳中,有人在大聲飲酒作樂,令人錯亂了時空,分不清究竟是現代還是古代。
布拉格的夜,臥在歷史氛圍與現代文明的兩側,總是令人不知如何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