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茶葉先浮後沉,亦如人生先繁華而後平淡,先喧囂而後沉靜。」——陳依文《浮沉展眉》

台灣人喜歡喝茶,這件事似乎早已深入我們文化的骨子裡了,從一碗溫茶,再到現在人手一杯的冰涼,喝茶,已成為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平復心靈的良藥,就如同茶葉展現的精神,先浮後沉、展眉發香,從熱燙的境遇後沉澱、舒展身心,以笑容守護本心,或也可以感染周遭。

茶文化早已滲入台灣多年,直到現今,喝茶仍是我們重要的生活儀式。(照片來源:新北坪林茶業博物館))

也因此,本就適於種茶的台灣,自然便有了茶廠林立的景況,而那些在歷史浮沉中,以製出暖心好茶為本業的老茶廠,儘管許多早已年邁而不能運作,如今也仍秉持著茶葉的精神,持續以溫暖的氛圍與故事,治癒著前往探訪的旅客。

坪林茶業博物館帶您瞧見茶業中最美的文化風景 

於民國86年成立的坪林茶業博物館, 坐落於坪林區北勢溪畔,佔地近3公頃, 是一座閩南安溪風格的四合院建築, 以婉約深遂的江南庭園之美, 結合當代建築語彙, 架構這座雅致沉靜的茶文化殿堂。

 博物館內含展示館、體驗館、茶藝教室等空間, 並由館方定期辦理各式茶相關主題特展, 帶領國人透過多元的展覽內容認識臺灣茶產業與中、外茶文化, 發現自然與人文的美好價值,了解源於東方的茶,如何傳佈全球,並發展出各異其趣的世界茶文化。同時舉辦豐富有趣的教育推廣活動, 重新演繹「茶」在當代的無限可能, 述說一心二葉嫩芽下的無數動人故事, 帶領大家在茶香中發現自然與人文的美好, 看見茶鄉中最美的文化風景。 

新北坪林茶業博物館重新演繹「茶」在當代的無限可能,
並讓人看見茶鄉中最美的文化風景。
(照片來源:新北坪林茶業博物館))

而文山包種茶的產製和銷售, 為坪林區最重要的經濟資源, 當地居民80%以上為茶農,茶園面積近千公頃, 讓坪林具有獨特茶區特色, 是一個充滿豐富資源與觀光潛力的美麗茶鄉。

地震後的重生,日月老茶廠化身湖畔景點

說到紅茶,台茶18號的滋味一定是許多人心中的紅茶代表,但你去過它們重要的出產原廠,日月老茶廠嗎?

鄰近日月潭風景區,於湖光山色的簇擁下,步上苔痕蔓延的石階,一棟老建築物豎立在前,這裡是日月老茶廠,爬滿白牆的藤蔓,給這棟老茶廠染上一絲幽靜之感,綠色的景觀讓人印象深刻。

轉型為觀光產業的日月老茶廠,是許多人探訪日月潭時的目的地。(圖片來源:日月潭國家風景區)

日月老茶廠的前身為台灣農林公司魚池茶廠,經過九二一大地震的動盪過後,轉型為觀光茶廠,保留原先古建築外觀的它,內部則是以自然風格打造而成的現代裝潢,一樓為商品展示區,陳列各式茶葉與以茶製成的產品,並開放參觀茶葉生產的老廠房,讓旅客能夠貼近製茶過程,碰觸每杯熱茶背後的溫度;二樓則為蔬食餐廳,貫徹其指導遊客如何分辨化學食品等,以健康飲食為宗的原則。

轉型後的日月老茶廠,在生產茶葉的同時,推廣有機栽種、健康飲食、茶品歷史、品茶美學、茶樹生態,不僅將好茶的香氣散出遠播,更使納入喉的溫潤沁入心底,溫暖茶飲文化。

走進大溪的時光隧道   來一趟茶韻猶存的初心之旅

隱身在七號省道的一個巷弄內,可以看見一棟融合台、日、英式風格的低調建築,一派懷舊的大溪藍色調,這是充滿茶香及韻味的大溪老茶廠。

大溪老茶廠位於桃園大溪與復興交界,舊名是「角板山工場」,建於1926年,曾經見證過台茶興盛的輝煌年代,但1956年因為一場大火而幾乎付之一炬,1959年才重建落成,2010年後台灣農林全面修繕整建,外觀以印度大吉嶺茶廠為藍圖,讓走過將近百年風華的老茶廠得以重新瀰漫茶香,成為新興人氣景點。

大溪老茶廠走過近百年風華,重新瀰漫茶香後,躍升為新興人氣景點。(Daniel Shen攝影)

在占地1,670坪的空間中,可以細心體會不同層次的時空感。從大門進入首先會見到門市展售區,陳列各式包裝精美的茶葉及精緻的茶具,像是一家充滿人文風情的小店;一樓右側有文物區、製茶區與導覽放映區,帶你走入這棟老建築的時光隧道中,裡頭展示的蒸菁機、茶葉切斷機、茶包機、桶球機等,靜靜詮釋著屬於大家的台茶記憶。另一側的茶書屋與靜水池則頗有日式禪意,可以享受充滿茶香、書香與音樂的慢活時光。

老茶廠最受歡迎的地方,當屬二樓的室內萎凋區,為了製茶流程特別設計可90度旋轉開啟的窗櫺,導引氣流進入室內,加速茶葉萎凋。現在這裡重現了當時的場景,包括151支縱橫交錯的木造衍架,以及整排極具特色的藍窗櫺,在光影的流動中,彷彿也記錄了時光的流轉。

傳承三代老茶廠 鹿野新元昌嶄換新貌

新元昌是台東第一家製茶廠,在地經營超過50年。如今更是結合導覽跟各種體驗,搖身一變,成為茶葉觀光工廠。 除了參觀製茶以外,還能採茶體驗、免費品茶,除了茶葉以外,還有超飽滿紅豆餅可購買,是隱藏版在地美食。

第一代溫增坤是引進阿薩姆紅茶的創始者,曾為台東帶來「阿薩姆紅茶」的全盛時期。當時鹿野茶園面積高達400多公頃,在地製茶廠多達60~70間,在地更盛傳一句諺語:「到鹿野打工2個月,就能賺足一年學費。」不難想像民國60~70年的鹿野榮景。

鹿野這一帶早期這裡便以生產阿薩姆紅茶為主,後來李前總統的一次訪視將這裡的茶以為「福鹿茶」命名。(圖片來源:鹿野農會)

鹿野這一帶種的作物很簡單,不外乎咖啡或茶葉,早期這裡便以生產阿薩姆紅茶為主,後來李前總統的一次訪視將這裡的茶以為「福鹿茶」命名,目前是由第二代在這裡經營。隨著產業轉型,傳統的茶業工廠慢慢的有了改變,小小的門市非再以高額的匾額取勝,而是增加許多自己的特色及故事加深顧客的印象。

訂閱酷傳媒/酷旅行

輸入你的Email:

夏日提案

歐洲經典

旅行回軼

位於京都中部地區的美山町的景致,以傳統茅草屋聞名,儘管嚴格來說其建築結構不能稱為合掌村,但仍有小合掌村之稱;這個建於17世紀到19世紀江戶時代的村落,共有近40間茅草屋,1993年「茅葺屋之鄉」與周圍的稻田和山林被選為國家重要傳統建築物群保護區,四季都有不同的風貌,終年都有各國觀光客前往朝聖。
對於一位習慣說走就走的旅人來說,相隔四年的首飛,確實是個別具意義的旅程,特別到可以在自己的旅行大事紀標注起來。果不其然,這次的旅程有種初次出國的雀躍,一切還是覺得很不真實,畢竟因為疫情的阻隔,加上工作的羈絆,這趟旅程盼了好久、也拖了好久,總算找到空檔順利啟程,當我在桃園機場辦理登機手續、在航班上吃著飛機餐、在關西機場等候行李時,始終覺得這些環節有些陌生。

文青走讀

Login

Welcome to Typer

Brief and amiable onboarding is the first thing a new user sees in the theme.
Join Typer
Registration i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