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台灣喝咖啡的人口愈來愈多,種咖啡的人也愈來愈多,台灣本土咖啡不只有古坑!事實上,北起苗栗、中至南投,南至屏東、東到台東,都有小農加入種植行列。台灣許多咖啡產地,早在遙遠的百年以前就飄出咖啡香,現在許多青農返鄉後,以積極創新優良咖啡產業為己志,從產地到商品、從傳統到時尚,帶領我們從品嘗一口好咖啡到學習整個咖啡文化。有空時不妨深入這些咖啡原鄉,除了一嚐美味之外,更要探訪他們背後溫暖動人的故事。

台灣咖啡的正宗原鄉!深受日本人喜愛的古坑咖啡

說到台灣最有名的咖啡,你會想到哪裡?相信許多人一閃而過的都是這個名字——「古坑咖啡」,古坑的位置好巧不巧,落在了那條決定氣候的北回歸線上,溫暖濕潤的環境、恰到好處的地形,使它被日本人選為重要的咖啡產地,或許是因為古坑的得天獨厚,種出的咖啡少了通有的苦澀,多的卻是讓人回味無窮的甘甜,從此,古坑的咖啡便一直揚名至今。

其實台灣第一次引進咖啡並不是在日治時期,1884年,日人尚未進駐以前,作為清朝重要貿易港口的台灣,由英人首次將咖啡帶來台北三峽試種,可惜這一試並未激起太大的火花,咖啡就此消退在台灣舞台,直到愛喝咖啡的日本人,看中台灣土壤氣候的優勢,便將「阿拉比卡」這種外國咖啡引入台灣,就此拉開台灣咖啡活躍世界的序幕。

有日本這個殖民母國作為穩定出口地,並擔任銷售內外的可靠經銷商,咖啡產量豐厚的台灣也得以繼續安心地發展咖啡產業,而產出的咖啡除了量多以外,還具有甘而不苦的好味道,更使其需求量大大上升,咖啡產地便也從北部向南擴散,一路開拓各鄉各地的咖啡之路。

古坑咖啡自日治起便以帶給人們好咖啡為己業,所產出咖啡的溫順好味,也使它贏得了「台灣咖啡的原鄉」的美譽。(圖片來源:雲林文化旅遊網)

雲林古坑的絕佳優勢,與一個個渾圓飽滿的果實,所提煉而出的濃郁溫順的口感,讓它不負眾望地獲得了「台灣咖啡的原鄉」的美譽,儘管中間因戰亂停耕多年,也無法阻攔其孕育咖啡的堅定使命。

近年來隨著觀光農業的興起,古坑咖啡也趁勢推出許多相關產業,從以日式建築為特色的咖啡莊園、貼近咖啡生長的體驗園區,再到每年11月舉辦的台灣咖啡節,去年更以從白天到黑夜的野餐音樂趴與文創市集作為賣點,注入豐富的活力量能。

南庄限定!在慢城慢慢品嚐在地咖啡

山嵐繚繞、宛若仙境的苗栗南庄,近幾年開始興起種植咖啡的風氣,目前該區域約有10多位農友投入,約有5,000棵阿拉比卡咖啡樹,其烘焙的咖啡豆香氣足、有淡酸味,搭配山林鄉野之間的在地咖啡店,希望打響南庄本土咖啡的名號。

咖啡樹屬半日照植物,南庄海拔高度約在300至400公尺,有自然山林,加上多坡地,利於排水,是頗為理想的種植環境。當地咖啡樹多半種在半山腰,當地的咖啡豆豆質較軟,塊頭也小很多,但擁有獨特的風味,除了有莓果香,還帶點花生味,酸甜感均衡。

苗栗南庄近幾年興起種植咖啡的風氣,可以在慢城中享受獨特風味的在地咖啡。(照片來源:南江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FB)

南庄是台灣極具代表性的客家山城,也是獲得國際慢城組織總部認證的台灣四座慢城之一,每到桐花盛開季節便形成白花繽紛飛舞的美景,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欣賞,現在又有本土咖啡加持,縣府每年在南庄老街封街舉辦「漫慢咖啡生活節」,並提供咖啡食農教育的在地行程,可以一邊享受「慢城」氛圍,一邊品嘗在地咖啡風味。

咖啡鄉中的咖啡香,屏東原鄉部落產業升級

屏東咖啡歷史悠久,但過去各自發展,無法凝聚,因此,縣府耗時6年的時間,將「咖啡」作為原鄉部落的產業升級項目,在泰武鄉吾拉魯茲永久屋部落,設立屏東咖啡特色產業園區,期望帶動地方產業發展,以產區模式共同建立「屏東咖啡P-Coffee」品牌。

屏東咖啡園區位於屏185線中央樞軸,不僅能串連周邊景點,此外,園區內又分為三大區域,咖啡體驗館、咖啡產業技研中心以及咖啡展銷中心,各有不同的功能,讓園區內有完整咖啡製程設備,人才培育場地以及咖啡介紹導覽到販售商品。

在泰武鄉吾拉魯茲永久屋部落設立屏東咖啡特色產業園區,期望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照片來源:屏東咖啡Facebook)

咖啡產業園區以三生一體的發展模式,咖啡體驗館從體驗烘焙、手沖到咖啡產業解說;咖啡產業技研中心提供農藥快篩烘焙、加工包裝,以及國際認證的咖啡教室,供人才培育及杯測等使用;咖啡展銷中心則提供返鄉青年平台。不只原鄉部落的產業升級,更能提升屏東咖啡品質與知名度。

園區周邊有舊武潭、山川琉璃吊橋、禮納里部落、涼山瀑布、萬金教堂、大潮州人工湖等景點,未來不僅能創造屏東咖啡及觀光產業商機,也可成為旅遊景點。

阿美族部落也有咖啡香  電光里復育的珍貴咖啡

電光里,位於台東關山鎮,是個恬靜安詳的阿美族聚落。從日治時代開始,電光里就是著名的咖啡產區。日人在關山鎮設有「咖啡產業株式會社」,在電光里的山坡上種植咖啡。原住民以外,另也招募許多桃竹苗一帶的客家人前來開墾,足證當時咖啡產業之蓬勃。

據里民表示,替日本人種咖啡很講究,農民可以自己種植作物,但只能種在咖啡樹下,換言之比咖啡樹高的作物如玉米就不能種,必須種植花生、番薯之類較矮的作物。電光里舊稱「雷公火」或「日出」,源於當地的泥火山地形,以及日出較早的特色。日據時代極盛期整座山頭都種滿了咖啡,至今仍有一座「咖啡山」。

從日治時代開始,電光里就是著名的咖啡產區。(圖片來源:台東觀光旅遊網)

光復後,日本退出台灣,咖啡產品失去市場,該區域才開始轉作其他作物,前後陸續有香茅、稻米等作物聞名全省。經過漫長的數十年,在陳盛華先生的提倡下,電光里才重新恢復種植咖啡。

然而,咖啡種植的關鍵在採收人力,關山鎮作為台灣人口最少的鄉鎮。加上交通不便,目前此地生產量僅只數百公斤,未具經濟規模的生產體系,讓外人也很難喝到這裡的咖啡。有鑑於此,森高砂咖啡通過彰化八卦山產銷班介紹,認識了陳盛華的兒子陳正義先生,深入產區部落,將「日出咖啡」的優異豆子帶出台東縱谷,讓大家都能親口品嚐這帶著淡淡酒香的、受海風吹拂成長的珍貴咖啡。

Contributor
Do you like Daniel Shen's articles? Follow on social!

訂閱酷傳媒/酷旅行

輸入你的Email:

夏日提案

歐洲經典

旅行回軼

位於京都中部地區的美山町的景致,以傳統茅草屋聞名,儘管嚴格來說其建築結構不能稱為合掌村,但仍有小合掌村之稱;這個建於17世紀到19世紀江戶時代的村落,共有近40間茅草屋,1993年「茅葺屋之鄉」與周圍的稻田和山林被選為國家重要傳統建築物群保護區,四季都有不同的風貌,終年都有各國觀光客前往朝聖。
對於一位習慣說走就走的旅人來說,相隔四年的首飛,確實是個別具意義的旅程,特別到可以在自己的旅行大事紀標注起來。果不其然,這次的旅程有種初次出國的雀躍,一切還是覺得很不真實,畢竟因為疫情的阻隔,加上工作的羈絆,這趟旅程盼了好久、也拖了好久,總算找到空檔順利啟程,當我在桃園機場辦理登機手續、在航班上吃著飛機餐、在關西機場等候行李時,始終覺得這些環節有些陌生。

文青走讀

Login

Welcome to Typer

Brief and amiable onboarding is the first thing a new user sees in the theme.
Join Typer
Registration i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