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要說到全台灣最精華地段的老眷村,一定就是位於台北101對面的四四南村了(信義公民會館)了。許多人可能沒去過其他眷村,但卻都來過這裡拍照打卡(讓老房舍跟101同框),或者去好丘吃有名的貝果,讓我們一起來逛逛高知名度與高人氣的四四南村吧~

位於全台最精華地段的四四南村
位於全台最精華地段的四四南村
四四南村的前世今生

原本在青島兵工署四十四兵工廠的員工及眷戶,1948年11月搭上泰康輪渡海來台,被安置於三張犁一帶,並更名為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最早大家都住在庫房內,以布幔隔間暫居其中,後來政府才在現址興建四四南村。

四四兵工廠主要是製造砲彈與信號彈,舊址原本是日治時期興建的陸軍倉庫,後來被規劃為四四兵工廠及汽車五級保養廠,當時產量為每月生產手榴彈10萬顆、衝鋒槍600枝、60迫砲彈2.5萬顆及槍榴彈筒300具。1980年配合台北市都市更新計畫遷廠到三峽。

四四南村曾為兵工廠將士居住的地方
四四南村曾為兵工廠將士居住的地方
旅遊焦點

四四南村因為地點便利,常吸引來自日本、南韓、大陸港澳的遊客來訪,成為觀光客接觸眷村文化的重要節點。目前有保留四棟房舍,包括親子館、眷村文史館、好丘餐廳與選物店在內,假日在廣場常舉辦生活市集與二手市集,並有獨立音樂表演者演出,假日總是吸引滿滿人潮,很適合文青、親子同遊。

歷史視角

根據不同的史料與調查,有人說台灣第一個眷村是四四南村,有人則說是高雄鳳山黃埔新村(前身為誠正新村),至今仍有一些爭議。根據「四四南村國家古蹟促進聯盟」的調查,四四南村興建於1948年,應為國民政府在台灣所建立的第一座眷村,也是第一座被保留下的眷村。但根據高雄市文化局引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員朱浤源花17年研究的「現代眷村與眷屬學校的先例:1950年代鳳山的黃埔新村與誠正國小」,證實1948年在開辦陸軍總司令部附設誠正學校之前,即先有軍眷聚集成村(誠正新村);另外,根據鳳山第一戶政事務所戶籍檔冊的「誠正新村居民學歷抽樣調查表」,調查時間為1947年至1949年上半」,即孫立人將軍派員來台勘察後,就有軍眷隨行棲身日軍宿舍而成村,直到陸軍官校在鳳山復校,1950年更名為黃埔新村。因此台灣第一眷村的稱號應該是屬於黃埔新村而非四四南村。

Do you like Daniel Shen's articles? Follow on social!
Comments to: 第一眷村之爭!為什麼黃埔新村才是全台第一眷村?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Attach images - Only PNG, JPG, JPEG and GIF are supported.

訂閱酷傳媒/酷旅行

輸入你的Email:

南方風潮

鏽蝕的鐵窗花、五顏六色的燈籠、充滿年代感的老屋,訴說著台南神農街的斑駁歷史,也散發出歲月積累的韻味。曾幾何時,這麼沒落的神農街,經過重新改造與特色小店進駐後,搖身一變成為手作文創產品的一條街,每家店各自以獨特的風格召喚同頻的靈魂。 位於76號的BagSmith & Co.專門店,印上大大的「袋」字,乍看之下以為是日本的雜貨品牌,走進店裡跟老闆一聊,才知道這是不折不扣的台灣品牌,而且是源自台南工藝的嶄新品牌,以其繽紛亮麗的色彩,召喚著每個活潑熱情的靈魂,讓人忍不住駐足觀望。

老派風景

新冠肺炎一舉打亂全球產業鏈,即使進入到後疫情時代,於製造產業更是留下許多不可逆的永久影響。對工業電腦與網通產業來說,因疫情而加速走向的智造趨勢,需如何結合行業特性去做到因應變化的全球佈局,故鼎新電腦特於8月17日於台北喜來登大飯店邀請創威智聯沈振來董事長、攸泰科技徐靜珍執行長,蒞臨分享企業因應疫情的營運進化路徑與經營智慧分享。
ESG一詞,是在2004年聯合國發表的《WHO CARES WINS》報告中,第一次被提出。現在被用來辨識評估,企業在經營管理面的綜合成效,是更全面性且客觀的數據分析指標工具。ESG的各項指標,不同於過去只關注在財務會計面的風險評估項目,更驅使企業著重在無形資產、永續發展和持續經營的價值性。

科技風向

當無人載具遇上智慧醫護與防災,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經濟部產業升級創新平台「5G全息遠距智匯醫護行動小棧計畫」,於8月25日至27日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鯨魚堤岸03區隆重展出,該活動聯合了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豪勉科技、翰揚生理感測、瑞德感知科技及慧誠智醫等企業,展示遠距醫療諮詢平台、毫米波雷達感測、群體生理監護系統、智慧防災疏散導引等創新應用,展現台灣在5G、AIoT及無人載具產業鏈的豐沛量能。

在地走走

宜蘭蘇澳鎮朝陽社區的「朝陽客來香」,是一家屹立於漁港旁20載的社區餐廳,藉由地方創生的創新思維,與品牌合作端出「永續」滋味的在地風土人情。在朝陽社區發展協會與星展銀行、信義房屋、茶籽堂、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Alife、地方創生基金會等眾多共創單位的合作下,導入創新的地方創生思維,以嶄新面貌亮相,除了讓大家享用一頓好的鮮魚料理更認識這個漁港,也提供社區居民更多的工作機會。
鏽蝕的鐵窗花、五顏六色的燈籠、充滿年代感的老屋,訴說著台南神農街的斑駁歷史,也散發出歲月積累的韻味。曾幾何時,這麼沒落的神農街,經過重新改造與特色小店進駐後,搖身一變成為手作文創產品的一條街,每家店各自以獨特的風格召喚同頻的靈魂。 位於76號的BagSmith & Co.專門店,印上大大的「袋」字,乍看之下以為是日本的雜貨品牌,走進店裡跟老闆一聊,才知道這是不折不扣的台灣品牌,而且是源自台南工藝的嶄新品牌,以其繽紛亮麗的色彩,召喚著每個活潑熱情的靈魂,讓人忍不住駐足觀望。

Login

Welcome to Typer

Brief and amiable onboarding is the first thing a new user sees in the theme.
Join Typer
Registration i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