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過天際的彩翼,顏料一般染上青空,頸上新月形的花紋,高掛藍天——這是出自一位年輕女性畫家之手的畫,同時也是這場小小畫展的宣傳封面。
「每一幅畫,背後都有一段故事……。」看著牆上的畫作,作者裊兒如此說道,眼中隱隱閃爍的是對筆下畫作的滿滿柔情。
像是她踏上繪畫之路,也是為了在自己的人生中寫下一段故事,就如同聽長輩們說起他們的一生,最精華的部分總是在20幾歲一樣,她也想在這個年歲留下最精彩的片段,抱持著這樣的信念,畢業後的她開始經營部落格,牆上一幅幅的畫,許多許多也是在那個時期誕生的,而它們,代表的是一個完整故事的篇篇章節,經由裊兒的說明,裡頭的人、物也漸漸鮮明起來。
展在展區內右排的第一幅畫,同時也是裊兒正式邁入繪畫之路的第一幅作品,看著遠方思考著的奶油頭,是對未來迷茫的裊兒自己的縮影,當下的我一無所有,以零為起點的話能做到什麼地步呢?不僅是故事,這些畫也代表著裊兒人生中的某個片刻,是想像與現實的融合體,以獨屬她的風格所表現出來。
平放在展區中央桌上的則是裊兒出版過的書的原稿,首先看到的是「媽!我要住眷村」一書中的插畫,一扇扇黃埔新村的紅門,是每個曾經村民們的記憶,她用最具眷村特色的方式將其收入畫中。
而後面的分別是「我想陪你看海」和「跟風旅行,寫給旅人的12封信」系列,前者是母親陪著兒子走過墾丁處處風景,後者則是女孩長大之後獨自一人回望墾丁各個角落,明明是溫暖的色彩和細膩的筆觸,不知為何,卻讓人像是被勾起了心中的什麼,看著看著便不由得紅了眼眶,有時候埋藏深處的情感,就是這麼容易因某個相似的畫面湧現而出。
最裡面的那幅畫作,便是此次的宣傳封面,有不少經過展區玻璃門前的人,都被它給吸引住了目光,「這是我家的鸚鵡,叫做愛菛。」裊兒介紹道,這是一種澳洲的吸蜜鸚鵡,以花蜜和果物為食,據裊兒所說,愛菛最喜歡的食物是蘋果,所以她畫的其中一幅畫,便是愛菛伸頭準備咬下蘋果的模樣,「因為愛菛的毛色有一個新月形,所以我在這裡畫了月相……」、「這幅畫啊,代表著愛菛是生日快樂歌的最後一個音節……」,裊兒滔滔不絕地說著,像是在描述一個極其深愛的家人,其實「裊兒」這個名字,正是由裊兒對鳥的特殊情感而生。
在父母因工作繁忙無力陪伴的那段童年時光,是小鳥陪著裊兒度過孤單的時刻,正因如此,她將自己的筆名定為「裊兒」,而她也以裊兒的身份,將自己對鳥的熱愛畫了出來,「鳥」往往是裊兒創作中的主角。
而這整個放裊兒畫作的空間,就像是裊兒的內心世界一樣,是她本人的一部分,若走進這裡,便能清楚地感受到,裊兒是如何透過自己最堅持的手繪,將自己的經歷化作一股溫暖的力量,感染著踏入此地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