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病毒(COVID-19)的衝擊之下,部分國家開始延後5G頻譜的釋執作業,電信業者也放緩5G網路的佈建進度,5G的商用化腳步似乎受到一些延遲;不過,隨著遠距工作、線上娛樂的使用量不減反增,加上各界注意到行動網路在危機時期扮演的重要性,讓5G基礎建設及商業應用更容易順勢推動,對5G產業來說很可能是因禍得福。
在抗疫期間,各國採取嚴格的鎖國、封城、限制實體活動與聚會等政策,大家紛紛採取在家工作、線上學習的模式,同時也大量採用視訊會議、線上娛樂、非接觸式社交互動,讓網路使用量不減反增,也讓民眾注意到通訊網路對工作、學習與娛樂的重要性。
網路使用行為遽變,疫情帶動網路流量增2成
根據愛立信(Ericsson)統計,在疫情蔓延後,遊戲下載量成長了近40%,視訊會議也為網路帶來一定的壓力,Wi-Fi或固網寬頻網路的平均使用時間,每天增加約2. 5個小時,行動寬頻網路的平均使用時間,每天約增加1個小時左右;有75%的父母表示,通訊設備和連網工具幫助他們的孩子在學校關閉期間繼續接受教育,也有60%的銀髮族及弱勢族群表示,透過可靠的視訊通話與家人朋友聯繫,有助於他們擺脫孤立感。
愛立信總裁暨執行長鮑毅康(Börje Ekholm)表示,隨著新冠疫情的擴散,固網和行動網路已成為關鍵基礎設施中的重要環節,過去兩個月以來,網路正在發生變革性變化,流量迅速從商業區轉移到住宅區,許多網路中的流量已增加達20%。
此外,愛立信也發現,當全球各國開始實施封鎖時,語音與行動數據流量都出現激增,疫情期間人們更常互打電話溝通,包括2G、3G及LTE語音的流量都創下新的高峰,例如:美國部分服務營運商的Wi-Fi語音服務就成長90%,荷蘭甚至有業者暴增180%,過去幾週包括西班牙、德國、瑞士的行動語音流量也都增加達50%。在所有網路中,以家用固網流量增加最多,世界各國平均增加達20~100%之多,
電信業腳步不一,未來三年確立產業競局
儘管各界都關注到疫情對網路使用行為的正面影響,但世界各國推展5G的腳步仍有明顯不同。相較於中國大陸、南韓、美國的快速佈建,歐洲多數國家與亞洲部分國家的推展相對較為緩慢,例如:西班牙、英國、奧地利、波蘭的5G頻譜釋照作業都因疫情而有所延遲。
不過,鮑毅康仍樂觀認為,5G是電信業者展現網路品質差異化、獲得先發者優勢的關鍵佈局,我們已經看到電信營運商利用5G機會獲利的早期跡象,未來也有機會延續4G的發展態勢,以較高的網路品質創造更高的的平均用戶營收貢獻度(ARPU)及降低客戶流失率,預計未來3年業界的5G格局就會確立。
根據全球行動供應商協會(GSA)最新統計,截至4月中為止,全球已有380家電信營運商正在投資5G網路,其中在41個國家有73家營運商宣布推出5G商用化服務。另根據愛立信預估,到了2025年全球將有28億5G用戶,屆時將達65%的人口覆蓋率,將近一半的行動網路流量都是透過5G網路。
遠端工作、宅經濟成常態,消費者願為5G多付20%
這次的疫情很大程度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工作習慣與消費模式,也讓遠端工作、線上教育、虛擬購物等行為可能在後疫情時代會變成常態。根據愛立信觀察的五大趨勢,網路與社會的關聯性被重新定義,全球近7成的消費者表示彈性連結至關重要,另外民眾對遠端工作、遠端醫療、虛擬體驗經濟、自動化商務(Autonomous business)的接受度都明顯提升,未來像是以無人機快遞物品、線上健康諮詢、購買數位服務及虛擬商品都會日益普及。
鮑毅康表示,根據調查,只要網路的消費者體驗夠好,消費者願意為 5G 網路多付約 20% 的費用,而消費者對5G網路的期待不僅是速度及低延遲,還包括可靠性、即時性、安全性、私密性;如果說4G技術開創應用程式經濟(App Economy),5G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開放創新平台,包括在醫療、教育、交通運輸、災難管制等領域,帶來更有效的執行方式及更大的價值。
另一方面,5G將帶來許多創新的物聯網、車聯網及各行業的垂直應用,因此有70%的企業希望可以跟電信業者攜手展開數位轉型。鮑毅康指出,這將創造7,000億美元的潛在機會,而除了傳統的服務收入外,還可望帶來35%額外的商業加值機會。
舉例來說,汽車產業的整個生命週期,從智慧製造、物流運輸、智慧港口、自駕車、交通雲、材料回收等環節,都可借重5G的高寬頻、超低延遲、大連結等優勢,藉以創造不同於過去的創新價值。
(本文原刊登於數位時代未來商務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