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台灣,這個美食之島,每年都需進口大量的大豆,製成各式各樣的豆製品,從早餐的豆漿到正餐的豆腐、豆干,都是台灣人日常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這些豆製品的生產過程中,卻產生了大量的豆渣。根據統計,台灣每年進口的250萬噸大豆,會產生約45萬噸的豆渣。這些豆渣在常溫下放置3~5天就會腐敗發臭,造成環境污染問題。

過去,豆渣的主要處理方式是用來餵豬,約佔70%,其次是用來製作有機堆肥,約佔25%。然而,近年來畜牧業的衰退,使得收購豆渣作為豬飼料的意願大減。黃豆食品製造商每年需要花費約12.6億元來處理這些豆渣。

面對這樣的問題,工研院投入研究,希望能找到一種方法,將豆渣轉化為有價值的產物。他們發現,豆渣本身富含水量、吸水性高,必須進行乾燥和脫水處理,才能轉化成有價值的產物。因此,工研院開發出一種低成本的乾燥保存技術,將豆渣的含水量從80%降至10%,並將其轉化為豆渣再製品的基材。

這種基材可以用來製作各種產品,例如貓砂、兔子餅乾和陸龜飼料等。這不僅解決了豆渣的處理問題,也為黃豆食品製造商創造了新的收入來源。工研院已經協助桃園豆腐公會的廠家開發這種豆渣應用技術,並提供整合規畫服務。這種創新的方法,不僅將原本需要花費大量金錢清運的豆渣轉化為具有附加價值的產品,還為豆製品產業帶來了上億元的效益提升。

這種豆渣再利用的模式,正是循環經濟的體現。在循環經濟推動辦公室的協調下,包括工研院、福壽、大漢酵素、新延香等12家廠商及機構,共同參與了豆渣高值化應用生態圈的建立。這種跨領域的合作,不僅解決了豆渣的處理問題,也為參與的各方創造了新的商機。

豆渣的再利用,不僅有助於環境保護,也為豆製品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這種從廢棄物到價值創造的轉變,正是循環經濟的精神所在。透過科技的進步和創新的思維,我們可以將原本被視為廢棄物的豆渣,轉化為有價值的產品,實現零廢棄物的豆類產業。這種模式不僅有助於環境保護,也為豆製品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

訂閱酷傳媒/酷旅行

輸入你的Email:

南方風潮

老派風景

新冠肺炎一舉打亂全球產業鏈,即使進入到後疫情時代,於製造產業更是留下許多不可逆的永久影響。對工業電腦與網通產業來說,因疫情而加速走向的智造趨勢,需如何結合行業特性去做到因應變化的全球佈局,故鼎新電腦特於8月17日於台北喜來登大飯店邀請創威智聯沈振來董事長、攸泰科技徐靜珍執行長,蒞臨分享企業因應疫情的營運進化路徑與經營智慧分享。

科技風向

當無人載具遇上智慧醫護與防災,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經濟部產業升級創新平台「5G全息遠距智匯醫護行動小棧計畫」,於8月25日至27日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鯨魚堤岸03區隆重展出,該活動聯合了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豪勉科技、翰揚生理感測、瑞德感知科技及慧誠智醫等企業,展示遠距醫療諮詢平台、毫米波雷達感測、群體生理監護系統、智慧防災疏散導引等創新應用,展現台灣在5G、AIoT及無人載具產業鏈的豐沛量能。
去年底突然爆紅的ChatGpt,想必大家都還有極為深刻的印象,流暢自然的交流,知無不言的答覆,要不是他時時刻刻都在提醒使用者,恐怕大多數人都會將這個OpenAi製作的人工智慧當作是真人在與使用者打字對談。如果要評價2022年人類在科技上的進展,那麼,人工智慧的突飛猛進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後疫情時代來臨,經過這段時間的洗禮,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產生了重大改變,遠距上班的工作模式逐漸取代傳統的現場辦公,數創學院針對最新的職場趨勢,特別邀請陳昶辰老師在線上共學講座分享數位游牧的國內外趨勢與自身經驗,不僅讓大家反思傳統辦公方式與數位游牧的差異,同時也鼓勵大家勇敢做出人生的選擇。

在地走走

Login

Welcome to Typer

Brief and amiable onboarding is the first thing a new user sees in the theme.
Join Typer
Registration i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