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近幾年來,因為智慧科技的發展,傳統農村有了很不一樣的面貌。愈來愈多青年農民返鄉或加入創新農業的發展,他們用無人機、物聯網、人工智慧(AI)、大數據等技術,改善了人口老化、外移及缺工等問題,更翻轉了傳統的農漁畜牧產業型態,科技與農業的碰撞確實激盪出相當有趣的新火花!

雖然無人機商用的情境,這兩年來已經聽聞不少,不過在農業方面又有新的應用突破,包括亞拓、擎壤科技、翔隆航太、易圖科技、勝威科技等業者,分別切入噴灑農藥、農損辨識、植披覆蓋率計算等應用,讓無人機的功能不再只是空拍、表演或娛樂,而是植保機在農業上真正的生根落地。

透過精準定位協助農民進行農藥噴灑,可大幅降低時間及成本

核心團隊來自成大航太無人機實驗室的擎壤科技,專注於中南部農田的農藥代噴服務,其以自行開發的本土多旋翼農用無人機,因應台灣農地特性,透過精準定位協助農民進行農藥噴灑,可大幅降低時間及成本,過去傳統人力噴藥一分田需要一小時,利用無人機只要三分鐘即可完成,每天作業面積可達3到5甲。

農用無人機起飛,噴藥、農損辨識一機掌握

擎壤科技創辦人暨執行總監陳恆燈表示,傳統人工噴藥相當辛苦,要背20幾公斤的水箱或三人一起拉管噴藥,且接觸農藥對農民容易產生身體傷害;現在導入農用無人機後,不僅作業速度提高30倍,且可降低農藥用量50%,對農民健康也更有保障。

與一般的無人機相比,農用無人機必須載重5到15公斤的稀釋農藥,因此,必須有更好的動力搭配與機構耐重度,此外為了噴藥其飛行高度距離地面僅1到2公尺,更容易遇到障礙物,且須穩定飛行才能確保農藥平均確實地噴灑,讓作物能夠整株完整授藥,這些都是技術上需要克服的問題。

由於台灣的農田造型比較不規則,且有不少障礙物,目前農用無人機是以「自動飛行」搭配「目視手動飛行」的方式噴灑農藥,通常是採用70%及30%的比例。無人機上頭的GPS衛星定位系統可接收衛星訊號去判別目前的位置,搭配即時動態定位系統(Real-Time Kinematic;RTK),精準度可達公分等級。第一次飛行前必須做好客製化的路線設定,前置作業大約要花半小時,之後所有飛行參數都可沿用,只要五分鐘即可起飛。

隨著無人機的導入,將有望改善農業缺工的問題。

陳恆燈指出,雖然團隊擁有10多年的無人機開發經驗,但要在農業場域落地應用時,還是必須深入瞭解農業生態,因此花了很多時間跟農務人員、農業機構、代噴服務業者溝通掌握他們的需求;這幾年發現有許多30~40歲的青農投入,他們對無人機這類新科技的興趣遠高於老一輩的農作者,除了效率與成本考量外,在農忙時也能明顯改善缺工問題。

假日農夫有福了,物聯網遠端輕鬆照護菜園 

多數人可能不是農民,但如果想要自己體驗到農場種菜的樂趣,又不想要每天奔波,有沒有什麼好辦法?璞果有限公司就打造了這樣一套「真開心農場」的解決方案,透過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讓一般民眾或學童也能輕鬆在家照護菜園,並可讓專家協助解決各種病蟲害等問題,重拾親近土地的種植樂趣。

真開心農場共同創辦人林亭旭表示,公司一開始就決定不做產業,而是鎖定市民農園、食農教育等應用,包括上班族、老師、退休人士都很喜歡到農場去當假日農夫,但平常並不可能每天跑去農場照護植物,我們提供一套自動化的方案,在農場裝設各種感測器,可監控溫度、空氣濕度、日照度、土壤濕度等,並有自動灑水裝置,還可透過導軌上的巡邏攝影機遠端監看,如此一來種植者可以花最少的心力種菜,但仍能管控整個流程。

目前這套系統已獲得宜蘭市導入在智慧農園中,另也與多間學校合作。為了增加大家的參與興趣,真開心農場提供一套簡便的「種植旅程」,將設備、植苗、知識、資材都完整準備好,另外還針對學童特別設計一套遊戲化的任務,教大家從除草、翻土、拌肥、種苗、插旗等程序做起,包括新手訓練、遠距戰鬥、決戰採收都像是關卡一樣,只要通過就可升級。

林亭旭指出,這套系統已經歷經四代的開發,從最早期運用於溫室,到現在應用在戶外,具備防水、防蟲等功能,未來也會導入人工智慧的影像辨識及機器學習功能,可以用來辨識是否有蝸牛及病蟲害問題,或者監控草莓處於哪個發育階段,除了教育與娛樂的用途外,也會尋求與社區、企業的合作機會。

從看天吃飯到掌握天機,微氣候協助農務決策有一套

過去農務是一個高度「看天吃飯」的工作,不過,現在靠著氣象及各種環境感測的數據,已經慢慢可以「掌握天機」,讓農務者不再只是靠直覺與經驗去判斷,而能即時監控田間數據、搭配長期累積的農業知識與經驗,隨時調整農務決策。

蜂巢數據科技打造的「阿龜微氣候」,就是專注發展農業數據的軟硬整合方案。其開發出「阿龜誌」這款農務紀錄App,協助農友輕易用選單的方式進行數位化的農務紀錄,擺脫過去用紙筆紀錄的不便及不易管理,農友可紀錄田間操作行為、作物生長指標,並上傳照片,這些長期資料可搭配田間微氣候的數據,未來可提供農務建議,藉以降低成本、提高產量。

另一方面,他們也協助農友在田間建置「在地氣象站」,可蒐集日照強度、溫濕度、風向、風速、雨量、紫外線、空氣品質等資料,搭配可蒐集土壤溫濕度及電導度的「田間感測器」,可透過無線傳輸技術即時回傳,讓農友遠端監控田地與作物的即時狀況,大幅節省巡田的時間。

在統整這些田間氣象數據及農民農務施作資料後,蜂巢數據科技即可將農業數據透過專家知識進行分析,用來協助農友針對灌溉、施肥、噴灑農藥或病蟲害防制等行為提供建議,例如透過「作物生長重量分析」可幫助預估產量,「微氣候模型」則可提供高溫、凍害、降雨、鹽分等各項風險預警,以及病蟲害警示,藉以以減少農損,達到生長預測、病蟲警示、減少用藥、精準施肥的智慧農業目標。

(本文原刊登於數位時代未來商務頻道)

Do you like Daniel Shen's articles? Follow on social!

訂閱酷傳媒/酷旅行

輸入你的Email:

南方風潮

為了紀念那個美好的年代,也為了紀錄每個值得留存的故事, 進駐在高雄鳳山黃埔新村的視角酷Podcast團隊, 將在「2022眷村嘉年華」活動中, 舉辦「巷弄放送頭–黃埔新村Live播客室」, 這也將是全台第一場播客松活動。 我們將公開募集100個與眷村生活或舊時回憶有關的聲音故事, 進行採集、錄製及剪輯後,透過各大Podcast平台播送, 讓全世界的華人都能聽到。 歡迎各個世代的朋友,帶著老物件、老信件、老相好,一起來相見!
「能遇見靈魂伴侶的機率是六十億分之一。」 「想知道是不是命中註定,你必須全新投入!」 在追求幸福的旅程中,你可能會像《First Love 初戀》中的男女主角一樣,在「圓環」中擦肩而過,可能在誤解與徬徨中「迷路」,但只要能夠堅持信念,不放棄夢想與希望,終有一天必能「撥雲見日」,盼到照亮幸福的「極光」!

老派風景

There are no matching posts for this section.

科技風向

去年底突然爆紅的ChatGpt,想必大家都還有極為深刻的印象,流暢自然的交流,知無不言的答覆,要不是他時時刻刻都在提醒使用者,恐怕大多數人都會將這個OpenAi製作的人工智慧當作是真人在與使用者打字對談。如果要評價2022年人類在科技上的進展,那麼,人工智慧的突飛猛進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後疫情時代來臨,經過這段時間的洗禮,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產生了重大改變,遠距上班的工作模式逐漸取代傳統的現場辦公,數創學院針對最新的職場趨勢,特別邀請陳昶辰老師在線上共學講座分享數位游牧的國內外趨勢與自身經驗,不僅讓大家反思傳統辦公方式與數位游牧的差異,同時也鼓勵大家勇敢做出人生的選擇。
平常有寫日記的習慣嗎?你喜歡用紙比做手帳還是快速用手機紀錄當天心情呢?現在有許多功能強大的「日記 APP 」可以選擇,不論是喜歡文字、圖片、語音,甚至用表情符號代表一天,通通沒有問題,可以依照自己喜好製作屬於你的專屬日記,還可以加上密碼鎖加強隱私,有興趣的朋友快來看看吧!

在地走走

午後的柔和的陽光灑向大地,草坪上微風輕撫,在炙熱的正午過後,文創市集中許多的設計師、創意人紛紛開始將自己的心血作品擺設在檯面上,等著與有共鳴的人傳述創作理念、靈感來源;隨著前往共襄盛舉的人潮,場面也逐漸熱絡起來,在文創市集中,你可以在這裡找到獨特稀有的珍寶、增添生活氛圍的小物、獨樹一格的風格衣著、手工自製創意美食……等玲瑯滿目,等著被尋找挖掘的寶物。
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習習的微風吹來,帶來了陽光的氣味。在梅雨季來臨之前,勢必要安排一趟戶外之旅吧!3月21日是國際森林日,對於多山多林的台灣而言,當然也是重要的日子。不妨便趁著節日的到來,跟著「森林系旅宿」來趟自然回歸之旅,想在連假前往國外的旅人,我們也推薦坐擁獨特自然風貌的旅宿,感受春日的同時,也要感謝大自然的美麗與恩惠唷!
愛戀是一堂五味雜陳的人生課程,情人節到了,有不少人會前往月老廟尋求解惑或感謝天賜良緣。在民間信仰中,月下老人是掌管世人姻緣之神,會將姻緣簿中有姻緣關係的未婚男女以紅絲繩綁住,讓有緣人終成眷屬。台灣各地都有相當靈驗的月老廟,不管是陪著情人或家人,都很適合在情人節到月老廟走走,別忘了要跟月老祈求桃花朵朵開而不是躲躲開!

Login

Welcome to Typer

Brief and amiable onboarding is the first thing a new user sees in the theme.
Join Typer
Registration is closed.